新華社拉薩3月3日電(記者劉洪明)隨著投資力度和科研能力逐年增強,西藏農牧科技發展水平進入“快車道”。數據顯示:西藏“十二五”期間共實施776項、總投資達6.72億元的科技創新與平臺建設項目,取得42項科技成果,獲20項專利,科技成果轉化強力支撐起雪域高原農牧業增產增效和農牧民增收。
記者日前從西藏農牧科技工作會上獲悉,近5年,西藏選育出糧油作物、畜禽、牧草、蔬菜、果樹、食用菌等農牧業新品種32個,審認定16個農作物新品種,培育出“拉薩白雞”“日土白絨山羊”等畜禽新品種(系)2個,審認定1個牧草新品種。育種能力的增強不僅大幅提升了西藏農牧業產量,還為市場增添了新供給。
農牧科技成果轉化直接推動了農牧區經濟發展。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院長尼瑪扎西介紹說,近年來,全區推廣青稞“藏青2000”等農作物新品種170.6萬畝,僅去年“藏青2000”種植面積占全區青稞種植面積的40%以上。“十二五”期間,全區實施畜禽高效養殖技術示范17.5萬頭(只),開展25萬畝飼草高效種植技術集成示范,完成設施果蔬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3.6萬畝。
數據還顯示:西藏共建立了14個具有明顯示范帶動作用的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在薩市曲水縣、日喀則市白朗縣、林芝市米林縣、山南地區乃東縣、那曲地區班戈縣等地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大戶70戶。
但在創新人才培養、科研平臺建設、激勵機制創新等方面,西藏仍然比較滯后,科技與農牧業發展緊密結合不夠,科技支撐農牧業發展和增加農牧民收入的能力仍顯不足。
“到2020年,我們力爭取得50項農牧科技成果。集成創新和示范應用30項農牧業先進實用技術,農牧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0%以上,促進農牧民增收15%以上。”尼瑪扎西說。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