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上午于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的“五色炫曜——南昌漢代?;韬顕脊懦晒埂毙侣劙l布會上,考古專家正式對外確認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墓主人就是此前一直猜測的第一代?;韬睢獫h廢帝劉賀。
海昏侯考古專家組組長信立祥在發布會上介紹了確認墓主為劉賀的幾宗直接和間接證據,發布會后他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表示,目前還沒法檢測墓主DNA。
海昏侯墓主墓開棺后全景
由于受土壤侵蝕,骨質保存不佳
信立祥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了內棺及遺骸的情況。他指出,內棺已經于2016年1月15日,采用套箱提取的方式處理,棺內不同文物將采取不同的方式處理。
“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骨質保存不好沒法提取DNA。”信立祥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由于受南方的酸性土壤侵蝕,一號墓墓主劉賀骨骸所剩無幾,目前能夠看到的只有股骨上半部分接近骨盆的一小部分。由于骨質保存不好沒法提取DNA。之后會不會采用DNA檢測現在還不確定?!耙驗橛懈裁嫔w著,有沒有劉賀的牙齒還不知道,如果發現牙齒則有可能可以采用DNA來檢測?!毙帕⑾榻榻B,他目力所及在漢墓遺骸研究中目前還沒有采用過DNA檢測法。
“昌邑九年”銘文漆器
幾宗證據指向墓主身份
信立祥介紹,將墓主的身份指向劉賀有以下幾宗證據:
三宗直接證據為:內外棺出土的90余塊金餅中,有4塊上有清晰的“…海昏侯臣賀…酎黃金…”墨書漢隸字樣;其次,內棺墓主人遺骸的腰部位置,發現一枚刻有“劉賀”的玉??;此外,在出土的漆器上有“昌邑十年”“昌邑十一年”的紅色銘文。
考古人員在內外棺之間發現的90多塊重達漢代一斤的金餅。其中有4塊金餅帶有以非常標準的隸書題寫的墨書題記,“根據4塊金餅上文字的整合,我們得到了完整的語句:‘南海海昏侯臣賀元康三年酎金一斤’。這直接證明了墓主人的身份。”
開棺后,考古人員發現內棺尚存墓主人遺骸痕跡,遺骸下有包金的絲縷琉璃席,席上有整齊排列的多組金餅,遺骸存股骨的上半截,接近盆骨的一段,在遺骸腰部位置,赫然發現了一枚“劉賀”名字的玉印。發掘者認為,劉賀墓印鈕是蟾鈕。西漢印為蟾鈕者極少見,此前主墓出土的“大劉記印”為龜鈕。歷史學者熊長云認為,蟾,龜,都屬蟄伏之物?!稘h官儀》在解釋龜鈕印制時,提示“龜者,陰物。抱甲負文,隨時蜇藏,以示臣道功成而退也。”因此,蟾鈕印可能包含同樣的臣屬寓意。此次展出中,漆器由于正處于修復中故而缺席。展廳中陳列了印有“昌邑十年”與“昌邑十一年”銘文的漆器的照片。黑色的器身上,朱紅色的隸書字體非常顯眼清晰。漢武帝天漢四年,劉賀父親劉髆被封昌邑王,是為昌邑元年。南昌西漢?;韬钅钩鐾恋臑閿当姸嗟摹安厥辍薄安厥荒辍便懳膽獮榈谝淮赝鮿Ⅲm與第二代昌邑王劉賀時期所制。
另外,出土的木牘上發現?;韬钆c夫人寫給漢宣帝和皇太后的奏章,其中,“海昏侯夫人”“臣賀”等字樣的銘文,還有印有“?!弊值你~印。也間接將墓主的身份指向?;韬顒①R。
除此之外,信立祥還介紹,在出土的文物身上,還有許許多多指向墓主人身份的證據。比如說,?;韬钅钩鐾梁啝┥系奈淖峙c上世紀70年代發掘的漢宣帝時期中山懷王劉修墓出土的竹簡文字風格極為相似;?;韬钅钩鐾链罅看善鳌⑻掌髋c漢宣帝時期張安世墓出土的陶器、瓷器風格一致;出土的200萬枚五銖錢則分別來自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時期?!俺鐾廖奈锒鄟碜詽h宣帝時期,不晚于漢宣帝時期,這就間接證明了墓主人下葬的年代?!?/p>
主槨室出土金器
400余件展品,再現漢代奢華生活
此次在首都博物館的展覽名為《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展出位置位于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首都博物館新聞發言人楊丹丹介紹,專家組從10000件可以參展的展品中推薦了400余件,主要是金、玉、與青銅器。
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發現,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金餅、馬蹄金與麟趾金。首博方面為這一批展品設三組,共計十二個玻璃展柜。各色金制品極燦爛奪目,馬蹄金上寫有上中下字樣,下部雕刻著一圈花紋。
展廳中為玉具劍及其各個部件設置五個展柜。一柄青銅劍雖銹跡斑斑,另外四個展柜中陳列著各種形狀的“玉劍首”“玉劍璏”“玉劍珌”“玉劍格”,顏色花紋不同,但均雕刻得極精美細致,花紋浮于其上,遒曲靈動。此外,這次展出還為各種形狀的“鎮”設立展柜。有“青銅雁形鎮”“青銅鹿形鎮”等展品。
楊丹丹介紹,此次展覽名為《五色炫曜——南昌漢代?;韬顕脊懦晒埂罚渲?,“五色炫曜”,取自司馬相如《長門賦》中的“五色炫以相曜兮”。從漢賦中取義既與展覽所揭示的時代相符,句子的本身又是形容文物之好,金銅玉漆木器皆色彩絢爛,耀眼欲炫。以此為展覽名,不僅是對展覽文物價值的客觀描述,也是對展覽所展示的漢代文化的學術概括。
展品玉劍璏,為劍鞘上的裝飾品
多機構合作進行考古發掘
此次出土文物多,工程浩繁,按照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一流的考古、一流的保護、一流的展示”的標準,江西省文物局在部分文保項目的修復中與我國多個在該領域技術頂尖的機構進行合作,以求最大限度地對文物進行修繕保護:車馬器保護修復與紡織品保護修復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遺產中心合作;金屬器、玉器保護修復與北京大學考古與文博學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合作;漆木器保護修復與湖北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合作;漆皮陶器(陶胎漆器)的修復與陜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質彩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合作。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介紹,對于現場保護狀況較差的脆弱質文物和體型較大、器形相對較完整的器物,采用了整體套箱提取進行實驗室考古。此次考古發掘中,整體打包提取的文物總量達100余箱。關注度最大的主棺因為勘測到可能存在絲織物,于2016年1月15日也被套箱提取,目前正在實驗室清理發掘中。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