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熱的漲價,僅僅是房地產業發展中的一個戰術性舉措。真正的供給側改革,不能僅僅只靠漲價這種手段來推進。
面對巨大的房地產庫存壓力,繼2月初降低非限購城市首付比例后,財政部等三部門日前又發文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稅收。政策的利好也帶來了樓市的一篇漲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此前強調,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經濟工作的任務,化解房地產庫存就在其中。
房地產供給側改革思路,是化解庫存的有效途徑,這不僅需要鼓勵房企想辦法最大化地為用戶創造價值,把房子賣出去,更要有“底線思維”,讓房地產業惠及民生。目前大熱的漲價,僅僅是房地產業發展中的一個戰術性舉措。真正的供給側改革,不能僅僅只靠漲價、拆墻這種手段來推進。
之所以中央強調供給側改革思路,就是要避免“四萬億”式的人為創造需求,而是通過政府放開市場,讓市場去激活與創造需求。要激活與創造需求而非促進投機炒作,這就需要房地產企業要在產品升級基礎上,為保障住房用戶創造全新的生活體驗,打造全新的人居服務產業鏈。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印發,這是時隔37年重啟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配套文件,提出了未來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兩大方向,即以政府為主保障困難群體住房需求,以市場為主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其中要打好棚戶區改造三年攻堅戰,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不妨可以抓住“棚戶區改造”這一契機,充分利用政府對于棚改工程的優惠政策,進一步推動“PPP項目協議”的簽訂和實施,主動出擊解決發展中的矛盾。
PPP模式是過去兩年中央和國務院強力推進的政府投融資模式,是各級地方政府投融資體系改革的供給側大戰略。對于具有綜合開發能力的房地產企業,不妨可以棚戶區改造等帶有公益性的項目為突破口,幫助地方政府完成土地開發領域的投融資升級,降低中國社會治理的總成本。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去庫存的重任似乎全部落在了各級政府的身上,成為政府的壓力。而作為商品房庫存主角的開發企業,卻相對隱形。相反,一些開發商還在趁機尋找漲價機會,協同炒作。
真正的房地產供給側改革,不僅是產品的優質提效,更是服務的優質提效,這需要的不僅是政府的努力,更多也需要房企的轉型升級。
中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后,產生了大量的中產階級,他們的消費行為將引領消費觀念的轉變,并由此導致消費行為質的變化。對于諸多大型商業地產項目來說,應審時度勢,積極主動把握好“供給側”改革帶來的商機,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等更有價值的服務。回歸消費品的樓市,才是健康可持續發展的。
機遇只會光顧那些有準備的人,行業發展也是一樣。中國的供給側改革大潮風起云涌,充滿了中國特色元素。房地產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沒有標準答案,也不可能有統一的答案,必將成為孕育新房地產行業龍頭和領軍企業家的跨時代機遇,更是新一輪財富分配的跨時代機遇。
劉巧莉(北京住總集團京城投資開發公司總經理助理、高級經濟師)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