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水流偏小氣溫升高為主要原因,環保部門已啟動應急預案
本報訊(記者 徐靚麗)近日,有不少人反映,漢江沙洋取水口附近江面呈微黃色,疑似發生藻類“水華”現象。湖北省環保部門通過調查取樣監測后,判斷此次狀況為輕度硅藻“水華”,環保、水務部門已采取相應措施應對。
在發現漢江沙洋段情況后,湖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組織荊門市監測站及時趕赴現場進行調查和取樣監測,監測結果顯示,pH呈弱堿性(8.8-9.13),溶解氧過飽和(13.47-14.44mg/L),符合“水華”初期水體理化特征,疑似有發生硅藻“水華”的可能性。
2月25日至28日,環境監測部門持續對漢江疑似“水華”情況進行預警監測。監測發現,該狀況影響范圍沿著漢江下游擴展,先后到達漢江潛江段、仙桃段。環境監測部門依據數據判定,此次狀況為輕度硅藻“水華”。
湖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專家分析認為,此次發生的主要是小環藻“水華”,小環藻是硅藻的一種,與藍藻、綠藻不同,除顏色為褐紅色、略有腥味外,沒有毒性,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湖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專家認為,此次“水華”是水文原因、營養鹽負荷增加以及氣溫升高所致。水位偏低、水流量偏小,枯水期緩慢的水流條件促進了藻類迅速增殖。此外,近期氣溫持續升高以及良好的陽光照射,成為“水華”發生的氣候因素。
“水華”出現后,湖北省環保廳高度重視,緊急召開專題協調會會研究部署相關工作,向漢江沿線各市發出預警,要求漢江沿線各市立即組織預警監測,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廠取水口等敏感區域水面巡查監測工作,發現有“溶解氧升高、水體顯微黃色”現象立即報告;組織專班對漢江上游進行現場排查,主要排查沿線及支流有無企業偷排和超標排放。
湖北省環保部門還發函省水利廳和省南水北調管理局,請兩部門協調加大漢江下泄流量,減緩和防治“水華”在漢江大面積發生。2月29日,湖北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帶隊赴省南水北調管理局,協調加大丹江口水庫下泄流量和興隆引江濟漢補水流量。當日,湖北省環保廳啟動應急預案,持續開展應急監測,直至水質恢復。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