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區表示,將調整退出一批能級低、服務差、規模小的物業企業。 魯海濤 澎湃資料
中心城區一些老公房、老小區物業公司“不管事”怎么辦?上海靜安區的新措施是“勸退”。
3月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靜安區獲悉,該區在去年財政拿出5億元的基礎上,2016年再拿出15億元,力爭一年拆違20萬平方米;同時,調整退出一批能級低、服務差、規模小的物業企業,整合兼并一批管理3萬平方米以下的住宅小區物業企業,提升引進一批有資質、有品牌、有口碑的物業企業
再投15億元覆蓋全區2015年下半年,原閘北區開展“美麗家園”建設。當時面臨的情況是在閘北496個小區中,393個不同程度存在“三大問題”:房屋基礎設施老化缺失,物業服務水平總體偏低,“五違”等安全隱患較突出。“393個小區中,供排水系統有問題的有293個,消防設施不齊全的有183個,存在屋面漏水的情況有249個。”相關負責人說。
共和新路街道唐家沙居民區就很典型。該小區有售后公房、非成套房屋、私房和部分老舊廠房等各種房型,房屋年久失修、消防通道堵塞、供水排水不暢、技防缺失。沿街和小區內有107家商戶,無證經營多達68家,有“黑牙診所”、“黑食品作坊”,還有兩個快遞公司分揀站,占據通道堆物、噪音擾民。居委干部說:“居民的舒適感和幸福感都被這些問題蠶食了。”
當時財政拿出5億元專項資金,一場“美麗家園”行動席卷整個區域。“盯著小區‘老大難’問題不放,拿出啃硬骨頭的精神補齊短板、補長短腿,把‘美麗家園’建設作為街道落實‘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職能的重要落腳點。”靜安區委書記安路生說。
2015年11月,上海宣布靜安區和閘北區“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靜安區。2016年3月1日,在靜安區升級版的“美麗家園”動員會上,安路生表示,“升級版要體現在內涵拓展上,做到‘全區覆蓋、全面延伸’。”
所謂“全區覆蓋”,就是在2015年針對北片496個小區(重點是其中的393個小區)進行治理的基礎上,2016年起要覆蓋到新靜安的全部785個小區,財政在2015年拿出5億元的基礎上,2016年再拿出15億元,調集一切資源和力量全面推進。
“具體來說,一是目前已經完成‘拆’和‘建’的小區,繼續做好修補工作,關鍵是要全面進入管理狀態。二是尚未完成的小區,要加大推進力度,北片所有小區原則上4月底前完成,最遲今年上半年全部收尾;南片剩余73萬平方米舊公房全項目修繕,從原定三年完成提速到兩年。三是新納入‘美麗家園’建設的289個小區,要在全面梳理排摸的基礎上,抓緊制定方案,及時有力推進,確保今年底全部完成。”安路生說。
所謂“全面延伸”,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向樓道延伸,重點整治樓道內的亂拉電線、亂堆物、亂張貼等問題;二是向街面延伸,相關部門和各街鎮要結合實際統籌研究,著力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重點聚焦“1+3”重點區域(“1”即塘南村,被列為市級城市頑癥綜合整治區域;“3”即少年村路415弄、萬榮路走馬塘汽配城、臨汾路西頭高壓線下走廊),確保6月底前10萬平方米違法建筑全部拆除并整治完畢,2016年全區力爭完成拆違20萬平方米。
小區物業服務差將被“勸退”
“美麗家園”動員了靜安區所有街道、鎮,以及各個相關委辦局,尤其強調對管理小區的物業公司進行規范、調整。
靜安區表示,將堅持需求導向、依法合規,對現有各居住小區物業公司加強資質檢查。在此基礎上,調整退出一批能級低、服務差、規模小的物業企業;整合兼并一批管理3萬平方米以下的住宅小區物業企業;提升引進一批有資質、有品牌、有口碑的物業企業。繼續試點推進業主自我管理或委托其他人管理的模式,積極推進酬金制計費的物業服務模式,引導物業企業良性健康發展。
2015年,原閘北區有18家物業公司被“勸退”。例如,彭浦新村街道建立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制度,頒布《物業管理達標考核辦法》和《小區物業托底保障辦法》。當年年底,管理銀都一村、二村小區的一家物業公司因在全區排名靠后被“勸退”。居民對這家物業公司的評價是“基本不干事”“從來叫不動”。
在靜安區“美麗家園”計劃中,該區將引導區屬國有物業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主動托底保障拋盤小區的物業管理服務;通過聯合、重組、并購等方式,做大規模,提升能級,增強競爭力,形成穩定全區物業管理水平的一支基本力量。鼓勵優質物業企業參與不同類型的物業管理招投標,拓展服務內涵和業務領域,由傳統物業服務向綜合服務延伸。專題研究轉制物業企業的改革轉型問題,在堅持市場化的前提下,逐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靜安區鼓勵物業企業在做好物業管理的同時,發展“互聯網+物業”增值服務,依托APP平臺,大力推進物業與養老、房屋租售、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行業的銜接,提升企業自身造血功能,滿足居民群眾多元化需求,實現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
對直管公房、售后房小區,結合“美麗家園”建設,靜安區全面推進“物業一體化”管理,提供最基本的保安、保潔、保修、保綠服務,從而實現“物業一體化”管理的全覆蓋。建立維修基金的補建和再次籌建機制。研究完善無維修基金小區和拒交維修基金業主的應對措施。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