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中國一線城市樓市“火爆” 分化中去庫存仍需深耕
來源:新華網
發(fā)布時間:2016-03-01 17:01:04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450萬、490萬、500萬!三個價格,一天時間,這是發(fā)生在上海一套老公房上的故事,而它初期的掛牌價為430萬元。 “一天一價,甚至一天多價的樓市讓我們這些迫切需要買房的人很害怕,怕后市漲得太快,所以現在積極看房,爭取鎖定價格。”在上海一家房產中介門前,27歲的上海白領陳寧向記者表達出了自己的擔憂。 他的這個想法并不是“杞人憂天”。春節(jié)后一周,上海頻現日光盤,不僅包括了均價8萬元、總價千萬級的豪宅項目瑞虹新城怡庭,也有松江地區(qū)的剛需項目金地自在城。同時許多二手房也將掛牌價上調5%-10%…… 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日前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1月房價同比上漲城市數量增至25個,占比超30%,其中,一線城市房價飆漲,漲幅最高的深圳,同比上漲52.7%,上海和北京則分別以21.4%和11.3%的漲幅緊隨其后。 近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似乎總讓人“捉摸不透”。2013年一二線和三四線城市開始出現樓市分化現象,銷量下降但開發(fā)商卻捂盤惜售。到了2014年下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則整體“遇冷”,北京、上海的樓市成交總量、成交價格也同步下跌。2015年中國房地產庫存日益高企。 去年底,中國將化解房地產庫存列入2016年經濟社會五大任務之一。近期,中國相繼出臺包括降低個人按揭貸款首付成數、提高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降低住房交易契稅和營業(yè)稅等多項政策,促進居民購房需求,推動房地產去庫存。 熱門地區(qū)樓市“春意漸濃”時,不少二線及三四線城市依然“寒意十足”。截至1月底,甘肅蘭州樓市庫存641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5%;黑龍江省去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9.4%;江西省去年商品房待售面積1496.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8%。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董裕平表示,除一線城市傳統(tǒng)的生活工作優(yōu)勢外,這還與居民的資產配置需求密切相關。由于目前股市調整,實體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投資者大多聚焦房地產領域,看漲未來一線城市房價,認為投資其有利可圖,因此導致資金的流入。 “但這樣的情況會持續(xù)多久,能否形成房市的內在穩(wěn)定性還是變成新一輪的房地產泡沫,現在還很難說。”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王小廣說。 業(yè)內人士表示,一線城市房價持續(xù)上漲對實體經濟的沖擊更大。高房價將顛覆人們對財富和生活的認知,需防止投機需求利用金融杠桿炒房。 “之前出臺的政策主要是從買賣和交易環(huán)節(jié)入手,并沒有從源頭上解決人們對更好的居住和投資獲益的需求。”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三四線城市產業(yè)資源相對緊缺,就業(yè)發(fā)展平臺相對狹窄的現象并沒有發(fā)生改變,投資者并沒有感受到投資該地區(qū)是可以盈利的,因此市場出現這樣的分化現象是意料之中。 在市場分化加劇的背景下,原本“一刀切”式的行政調控手段已不能適應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如何避免一線城市房價不合理增長,分流人口,同時讓社會資源有效下沉或分散,進而“捂熱”部分“寒冷”市場是下一階段需著重考慮的。 “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光靠中央調控是不夠的,更多的是需要地方制定具有自主性的政策。”董裕平說。 為應對當地房地產過熱需求,上海日前出臺相關規(guī)定,明確提出開發(fā)商在中心城區(qū)建設的面積不超過100平方米的中小套型住房比例不低于70%,軌道交通站周邊區(qū)域不低于80%,郊區(qū)不低于60%。 董裕平認為,應盡快集中資源,打造一批二線城市,為一線城市分流人口,同時發(fā)揮其中心輻射周邊的作用,讓更多的人愿意投資置業(yè),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采寫:陳舒、鄭鈞天、呂昂、杜斌,實習生金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