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我們主要的方向是推進轉型,從聚焦飼料變為打造‘兩端’,包括養殖端和消費端。”3年前接替父親劉永好擔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希望”)董事長的劉暢昨日攜公司高管在京亮相,暢談新希望注資88億元、拓展生豬養殖進而謀求轉型的“新征途”。
“之所以選擇轉型,是因為飼料行業遇到根本挑戰,增長邏輯發生改變。”新希望方面對公司的轉型原因作出解釋。
“兩端布局”養豬千萬頭
2月17日,停牌半年的新希望發布一系列公告,醞釀了3年之久的轉型計劃終于公之于眾:6.16億元收購本香農業70%股權;擬投資88億元,用3到5年時間,以“公司+家庭農場”等方式發展1000萬頭生豬養殖。
劉暢表示,公司的轉型的方向將是從飼料領域變為打強“兩端”,一端是基地端,一端是消費端,其中“基地端”養殖是產業鏈中最難做的事情。
公司聯席董事長兼CEO陳春花稱,“本次收購的本香農業涉及飼料生產、生豬養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三大業務,其中以生豬養殖業務為主,屬于公司核心業務飼料的下游環節。通過產業整合,可以與公司原有業務形成良好的協同效益。公司的生豬養殖業務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四川省、山東省,而本香農業下屬生豬養殖場集中分布于陜西省,通過本次交易,公司養殖業務將布局至西北地區。”
在養豬業務創新方面,新希望設立北京新道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定位專業化的“養豬管理公司”,率先嘗試以新道路公司為載體,利用技術優勢、資源優勢,結合金融機構,多模式發展養豬產業,打造養豬專業服務平臺。
在消費端,新希望更多關注消費者需求,打造品牌力。“以前我們提供的肉大部分都進入批發市場,但批發市場的消費者對產品辨識率不高。現在把批發市場的比重降低下來,同時增加超市等消費者辨識率高的渠道比重。近兩年來,批發渠道的比重從90%降到了60%以下。”新希望有關負責人表示。
陳春花稱,公司要打造多個細分品牌和一個制造品牌。“我們已有‘美好’‘倍有滋’‘千喜鶴’等品牌,還投資了‘久久丫’,目標是有十個這樣的終端品牌,每個終端品牌做到十億元的銷售額。同時打造一個統一的制造品牌‘新希望六和出品’。”
繼續加碼國際化
關于88億元的資金來源,“新希望六和目前的自有資金非常充足,現在的負債率是32%,3-5年投資88億,我們每年的盈利足以支撐在養豬上投下的錢,所以88億投資養豬基本是自有資金。”新希望六和總裁李兵表示,除了自有資金外,作為上市公司,新希望融資渠道也比較多。
陳春花表示,未來還將繼續做投資和并購,對并購標的公司的選擇一定是找最強的,選擇強強聯合。
除了在國內投資并購外,國際化是新希望的另一個重要戰略。“目前國際板塊的布局比重在5%以上,新三年的戰略規劃制定中,國際板塊的比重希望能夠達到20%。”陳春花說。
目前,新希望現在已經進入20個國家,主要業務涉及畜禽及水產飼料、種禽苗孵化及養殖等。在戰略布局產業格局的同時,新希望六和還不斷加快與全球著名供應商、金融機構的合作。去年,新希望先后與韓國農協中央會、國際金融公司(IFC)、法國豬產業鏈一體化運營龍頭科普利信集團等多家全球著名企業、金融機構等建立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加速全球布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新希望還于去年10月9日公告投資12.71億美元在美國成立投資公司,加快海外發展戰略的實施和落地;同年12月9日,新希望成為美國藍星貿易集團股東,占股20%。同時公司外債額度獲批3億美元,降低公司融資成本。
“國際化方面,未來我們還有更大的空間釋放。”陳春花表示。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