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29日訊
證券時報記者 梅菀
年內首次降準來臨
央行昨晚發布公告,稱將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外匯占款繼續下降,可能是促使監管層降準的主要原因,機構普遍預計,年內貨幣仍將繼續維持寬松,未來還會有3-5次降準。
對沖外匯占款減量
“前期由于人民幣匯率快速貶值,出于穩匯率需要,央行暫停雙降,而代之以公開市場操作以補充市場流動性。近期人民幣匯率暫穩,降準有助于對沖前期資本外流,并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申萬宏源認為。
國金策略李立峰團隊則表示,本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由于一二月份外匯占款的持續大幅下降所引致。據央行此前公布的數據,1月份外匯占款再度大幅下降,單月下降6445億元,至24.2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第二大降幅,僅次于去年12月下降的7082億元。
外匯占款是指央行因收購美元等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此前很多年,不斷增加的外匯占款被視為央行的貨幣投放工具之一,2015年開始,外匯占款環比下降成為常態,這部分流動性的減少就需要用其他貨幣工具來對沖。
“外匯占款流入持續減少的格局不變,基礎貨幣缺口不斷擴大的格局也就不會改變。無論是從與經濟增速的匹配,還從是基礎貨幣投放方式的變化來看,降準的空間都是非常充分的。”莫尼塔在央行降準之后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表示。
預計將釋放資金6000-7000億
上周五G20(20國集團)期間,周小川在央行上海總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處于穩健略偏寬松的狀態,還要不斷觀察適時動態調整。而部分機構研究人員認為,昨日降準就是對央行首度對目前貨幣政策定性“穩健略偏寬松”的回應。
“本次降準大概釋放6000億元資金,只能部分對沖節后到期的資金。考慮到外匯占款下降仍是常態,為保持貨幣真正寬松,社會融資成本真正下降,貨幣寬松力度還需加大。”申萬宏源認為。
長江養老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則測算認為本次降準大約能提供6000億-7000億的基礎貨幣,主要是配置向債券市場和信貸市場。
“如果釋放流動性規模按照7000億計算,其中一半即3500億配置到信貸市場,按照4倍的貨幣乘數,可以撬動1.4萬億貨幣供給量,對應130萬億的存款總量,影響僅是1%,但是要警惕這部分資金流到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行業,進一步推高房價;如果另一半配置到債券市場,今年地方債有5.5萬億規模,金融債8000億,3500億的增量在本質上的幫助也不大。” 俞平康表示。
莫尼塔認為,央行的‘花樣’放水,規模上可以比擬降準,期限上卻遜于降準,“雖然央行不斷拉長流動性管理工具的期限,但與降準永久釋放流動性相比期限依然偏短。隨著地方債發行進一步擴容,通過降準優化銀行的資金結構是極為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