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18年牢的斯蒂芬出獄時被媒體圍拍。
在不少美國律政劇中,都隱約透露出美國民眾對司法系統的自豪感。不過,一部10集紀錄片《制造殺人犯》的出現讓美國人民炸了鍋。該劇在去年12月底播出第一季時,所引發的轟動效應延續至今,不僅獲得超高點擊率,IMDb上的評分高達9.0,豆瓣評分也有9.4、美國主流媒體跟蹤報道,還有數十萬民眾到白宮官方網站為男主角斯蒂芬“伸冤”。這部紀錄片不僅還原了主人公離奇的命運,更重要的是這部片讓同情主人公的美國公眾心生疑問:司法系統怎么了?
主人公有比懸疑片還離奇的人生
紀錄片主角斯蒂芬出生于美國威斯康星州的馬尼托沃克縣,智商只有70,他做過不少很離譜的事情,也留過案底。1985年,23歲的斯蒂芬被警方認定是一起強奸案的兇手,受害者在急于破案的警方的“誘導”下指認出斯蒂芬,即使當時還有許多有利他的證據。受害者的指控直接決定了斯蒂芬的命運——入獄32年,服獄過程中他曾經有兩次能夠獲得清白的機會,都被警察不予理睬而錯過了。直到2003年,隨著DNA技術被法庭引入,法庭才終于認定斯蒂芬是清白的,他已經坐了18年的冤獄。
于是當地輿論紛紛指責警方辦案不力,斯蒂芬也開始申請3600萬美元的賠償。然而,戲劇性的情節再次上演。2005年,就當斯蒂芬還在為賠償的事情和當地政府對簿公堂時,他卻再次因涉嫌殺害一名女攝影師泰瑞莎被捕。警方拿出DNA證據——即便這些證據存在疑問,但陪審團和法院最終認定斯蒂芬和他同樣智商不高的侄子布蘭登就是兇手,結果兩人均被判終身監禁。此后,兩人雖多次上訴,但都被拒絕重審。
《制造殺人犯》僅用1集就干凈利索地交代了斯蒂芬的背景、當地警察和民眾對他的觀感,以及1985年冤案的始末,之后用了9集詳細記錄了警察、檢察官、DNA技術人員甚至律師或有意或無意或疏忽,使得斯蒂芬和他的侄子布蘭登送進了終身監獄的過程。正如片名,該片回避了不少對斯蒂芬不利的證據,但抽絲剝繭、層層遞進地挖出警方辦案程序的問題,進而掀起美國司法系統的大討論。
庭審辯論精彩不輸律政類美劇
為何美國發眾如此炸鍋?正因為警方辦案過程中的諸多做法引發陰謀論。由于斯蒂芬有冤案在前,第二次案件的調查移交了別的縣警官,但離奇的是有兩位負責過第一樁案件調查的馬縣警官主動請纓加入調查隊。調查隊一開始沒有在史蒂夫的居住范圍搜出任何證據,但每次這兩位警察搜索,總是會出現新的物證:泰瑞莎留在斯蒂芬家的鑰匙、四月后再次搜索車庫竟奇跡地發現11個彈殼。
此外,還有大量警察和調查人員指示“務必試圖證明泰瑞莎曾在斯蒂芬的屋子或車庫里待過”之類通話信息、甚至測謊調查員說出了“必須砍斷這家族譜、終結不潔基因”言論,斯蒂芬的律師把矛頭直接指向警方的調查能力和可信度。
雖然紀錄片中的律師不像美劇《傲骨賢妻》那么衣著光鮮,但他們在法庭上的表現同樣精彩,甚至在氣場上壓倒那些電視角色。最精彩一幕是DNA技術人員報告指出一枚子彈上沾有泰瑞莎的DNA,這是控方最好的泰瑞莎曾在斯蒂芬的屋子或車庫里待過的鐵證,但辯方步步犀利地反駁,DNA由于技術人員不小心操作,而沾上了自己的DNA,這屬于被污染的證據,但她不顧實驗室檢測規章,既沒有重測也沒有報告無法獲得結論,而是直接指證,還用光所有證物讓辯方無法重測。
這類警方證詞和證物有疑點的地方太多,每次辯護律師發現線索,觀眾都會震撼:這些也太巧了吧?竟然能說得通?以致人們不得不懷疑,與斯蒂芬有“過節”的警察、面臨天價賠償費的馬縣政府,要陷害、制造一個罪犯有多大的可能性?
該紀錄片沒有一句旁白,全靠剪輯和音效烘托氣氛,兩位紀錄片導演花了10年時間搜集素材,拍攝了超過500小時對斯蒂芬本人以及其家人、律師、警察等進行的采訪及相關畫面,還有近180小時的審訊畫面,厘清這次案件的復雜性和巧合點。紀錄片播出后,《紐約觀察家》評價道:這是一部讓人驚訝、恐慌、憤怒的真實故事,我告訴你,這個故事會讓你絕望。《紐約客》雜志撰文稱,這部紀錄片的確暴露了警方在辦案程序上的很多問題。(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