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琨生于1935年,天津人,1961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上世紀60年代,薛寶琨調(diào)入中國廣播說唱團任創(chuàng)作員,與相聲大師侯寶林共事20多年,曾寫過不少回憶侯寶林的文章,并出版有《侯寶林評傳》。
天津青年相聲演員裘英俊是薛寶琨的徒弟,早在南開大學上學時,他就得到薛老師的指導。昨天,他接受京華時報采訪時說:“這些年薛老師的老伴身體不太好,他也很少出來參加活動,主要就是在南開大學帶著學生做理論研究,最近這兩年還在編《中國曲藝大辭典》。”
提到薛寶琨的成就,裘英俊說:“他是最早給中國相聲編歷史的人之一,薛老師是從歷史、理論研究方面為相聲正名。他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別人聽說他要編相聲史就說,相聲這個東西還有歷史吶?薛老師當時就說,一個小爬蟲來到世界上還有歷史呢,相聲怎么就沒歷史呢?”薛寶琨與侯寶林合作發(fā)表過《相聲溯源》等文章,還出版了《中國的相聲》《中國說唱藝術史論》等專著,追溯了中國相聲及說唱藝術的歷史淵源,講述了近百年來相聲的發(fā)展。
除了在“相聲史”方面的貢獻,裘英俊覺得薛老師在侯寶林大師的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方面,以及表演理論方面也有貢獻。他說:“薛老師和侯先生共事很多年,而且他的很多研究對后來的相聲表演有指導作用。舉個例子說,這些年娛樂性的相聲非常普遍,不少人覺得一段相聲說完,大家樂就可以了。薛老師的觀點是,快感不能取代美感,感官刺激沒法取代理性的愉悅。”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