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國際金融系主任武鑫認為,相對于審核制,注冊制是一種更市場化的新股發行制度,其他成熟的資本市場普遍采用注冊制。但注冊制的實施還是應該根據國情,而不能光是“拿來主義”,否則會水土不服。
“構建完善的資本市場的生態系統,比單一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更加重要。”武鑫說,“比如說,既然新股發行市場化,就應該有進有出,一方面引進優質資源,另一方面在存量企業中淘汰落后。如果只有進沒有出,就會是一個不均衡、不健康的市場。”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的系統結構還不完善,甚至結構性扭曲。國內資本市場中,A股市場應該處于金字塔的頂端,更廣泛的基礎是場外交易市場和私募股權市場。“比方說,一家企業從創業到快速發展,再到成熟階段,有不同層次的資本市場持續對其進行有效支撐,企業的公開信息也會不斷,市場對其有一個充分的估值體系。”武鑫認為。
相反,一家企業跳過前面的環節突然IPO,一方面由于沒有經過場外市場的估值,詢價缺乏基礎,往往會造成溢價的空間、彈性太大;加上企業一下子從缺乏流動性到流動性泛濫,股東和高管的套現沖動會格外強烈。
管理層其實也早已看到這一問題,近幾年我國都在大力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包括新三板、各地的“新四板”(股權交易中心)和私募股權市場,但目前的體量還遠遠不夠。“要使注冊制能順利推出,就要改變現在的倒金字塔結構,構建完善的系統支撐。”武鑫說。
“注冊制的消息短期可能會對投資者的心理帶來沖擊,因為市場對原來的制度已經適應,而對新的制度還吃不準,會有情緒波動。再加上現在經濟周期與市場周期疊加,波動會更劇烈。當然,不排除做空資金利用這些大的、比較敏感的政策故意進行誘導、炒作的可能。”武鑫表示,從長期和專業的角度看,注冊制是發展資本市場上新臺階的抓手,投資者不用反應過度。“這就跟當年的股權分置改革一樣,一開始也被視作洪水猛獸,但一旦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就帶來了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王燕平)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