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可謂是金融危機的產物,誕生于危難之際。2008年11月15日,G20與會者首聚華盛頓。當時,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全球產出大幅收縮、貿易規模驟減、失業率攀升。一場全球性的危機期待著真正的全球性解決方法。
二十國集團(G20)誕生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緊要關頭,如今,世界經濟和全球經濟合作又迎來一個重要轉折點。去年12月美聯儲加息以來,全球央行政策分歧、新興市場主要貨幣貶值、原油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等,無不給當前的全球金融體系帶來尾部風險和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將于本月26日至27日在中國上海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無疑把全球的目光吸引向中國。那么G20會議是如何發展而來的呢?歷次會議有何不同主題?取得了哪些成果?此次在上海的會議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本文將帶你深度了解一下啦。
誕生于危難之際,逐漸機制化
G20由七國集團財長會議于1999年倡議成立,由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國、美國以及歐盟等20方組成,是當今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G20僅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就國際金融貨幣政策、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世界經濟發展等問題交換看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在美國倡議下,G20提升為領導人峰會。目前G20機制已形成以峰會為引領、協調人和財金渠道“雙軌機制”為支撐、部長級會議和工作組為輔助的架構。
G20可謂是金融危機的產物,誕生于危難之際。2008年11月15日,G20與會者首聚華盛頓。當時,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全球產出大幅收縮、貿易規模驟減、失業率攀升。一場全球性的危機期待著真正的全球性解決方法。在華盛頓、倫敦和匹茲堡峰會上,G20采取果斷措施刺激世界經濟,恢復經濟增長,重塑金融機構資本結構,推行金融行業改革計劃。其還建立了金融穩定理事會,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源增加2倍,并成立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這些協調行動幫助消除了嚴重的市場緊張情緒,避免了全球衰退。
其后,2009年9月舉行的匹茲堡峰會確認了G20峰會將取代G8峰會成為國際經濟合作的首要平臺,峰會的職能也從此前“消防員”向“工程師”轉型,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取得重要進展。“今天我們決定,將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的首要平臺……我們期待之后每年會見面。”2009年9月25日下午4點45分,G20領導人以書面聲明宣布G20峰會將長期續存。
根據2016年G20峰會官網的介紹,與七國集團和八國集團相比,G20具有以下特點:1、代表性。G20構成兼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平衡,人口占全球的2/3,國土面積占全球的60%,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的90%,貿易額占全球的80%;2、平等性。G20采用協商一致的原則運作,新興市場國家同發達國家在相對平等的地位上就國際經濟金融事務交換看法;3、實效性。G20峰會通過一系列重要決定,為應對金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復蘇、推動國際金融貨幣體系改革發揮了重要作用。
G20峰會的五周年聲明稱,回首過去,G20成員協調行動避免了全球大衰退,彰顯二十國集團作為危機管理機制的價值。展望未來,G20將繼往開來,繼續在世界經濟中發揮關鍵作用,達成應對新挑戰的新共識,協調行動、共同應對。盡管金融危機最嚴重階段已經過去,我們致力于實現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的決心一如既往。
把握時代脈搏,解決各類經濟政治發展問題
從危機應急機制轉變為當今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G20歷次峰會均把握時代脈搏,致力于探討解決各類短期和長期經濟政治發展問題。
2008年11月15日,G20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第一次峰會。在當時的金融危機背景下,峰會主要圍繞拯救美國經濟,防止美國濫發美元;改革IMF,確定國際最后貸款人;統一監管標準,規范國際金融機構活動三個主題進行討論,最終就各國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維護世界經濟穩定達成重要共識,通過了47條金融領域改革行動計劃。
2009年4月2日,G20在英國倫敦舉行第二次峰會。峰會出臺總額1.1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計劃,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團結一致和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強有力信號,提振了市場信心。
2009年9月24日,G20在美國匹茲堡舉行第三次峰會。峰會確立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地位,確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大金融機構量化改革目標,啟動“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以及相互評估進程,并就G20領導人峰會機制化等達成重要共識。
2010年6月26日,作為機制化后的第一次會議,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第四次峰會以“復蘇和新開端”為主題。此次峰會正值世界經濟出現好轉趨勢,但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又給全球經濟走勢增添諸多變數之際。峰會為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妥善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揮積極作用,要求在11月首爾峰會前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同時為發達國家削減赤字和公債設定了量化指標和時間表。
2010年11月12日,G20在韓國首爾舉行第五次峰會。峰會完成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量化改革目標,就全球經濟失衡制定“參考性指南”達成原則共識,并將發展問題列為二十國集團長期議題。
2011年11月3日,G20在法國戛納舉行第六次峰會。峰會承諾繼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通過促進增長和就業行動計劃,就建立更為穩定和抗風險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達成重要共識,對應對歐債危機和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2年6月19日,G20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行第七次峰會。峰會承諾致力于保增長、促就業、促穩定,繼續支持歐洲國家處理好主權債務問題。為確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擁有足夠資源應對世界經濟領域的風險,不少國家在會上宣布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增資。峰會還在加強國際金融體系、貿易、發展等方面達成積極共識。
2013年9月5日,G20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行第八次峰會。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特別是決定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把不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延長至2016年。各方關注發達國家寬松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呼吁有關國家采取負責任的政策,調整貨幣政策時同各方加強溝通。
2014年11月15日,G20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第九次峰會。峰會以“增長、就業和抗風險”為主題,主要討論世界經濟形勢、全面增長戰略、經濟改革、就業、國際貿易、能源等議題。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保護主義,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完善全球能源治理,致力于實現未來5年G20整體經濟增長在當前政策水平上額外提高2%以上的目標。會議并宣布由中國主辦2016年峰會。
2015年11月15日,G20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主題為“共同行動以實現包容和穩健增長”的第十次峰會。與會領導人討論了世界經濟形勢、全面增長戰略、就業和投資、氣候變化、反恐、歐洲難民危機等問題,表示要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應對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問題;要解決不平衡問題,完善社保體系,增強中低收入人群購買力;要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加快國際金融機構改革,鼓勵發展中國家融入全球經濟治理。會議還決定各成員要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開展磋商,制定合理、平衡、可持續的方案,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由于正逢巴黎遭遇連環恐怖襲擊,會議還提出國際社會要團結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
進一步推動結構性改革并闡明中國政策,上海峰會令人期待
2月26日至27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即將會在上海拉開帷幕,與會國包括八國集團(美日德法英意加俄)和歐盟及亞非拉美大洋洲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也將列席該組織會議。
去年G20貿易部長會議后,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出席新聞發布會時介紹了本屆G20的相關情況。其表示,“中國是全球第一貿易大國、第一引資大國和資本凈輸出國,高度重視貿易投資問題。明年,中方爭取在土耳其今年工作的基礎上,實現G20貿易部長會議機制化,推動G20為全球貿易投資和經濟增長作出更大貢獻,發揮更大作用。”
一財網此前的報道曾指出,當初選定中國上海作為本屆G20會議的舉辦地本是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經濟取得的巨大發展,從而向世界提供一種有效的經濟發展模式。
但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逐漸放緩,各項政策引起全球關注。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拉加德和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等人均曾呼吁中國加強與市場的溝通。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近日的一次公開演講中介紹G20峰會時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G20會議有重要指示,要求本次G20峰會針對當前世界的突出問題加強政策的協調、溝通,特別是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與溝通,努力形成共識,并向世界傳遞明確的積極信號。
根據會議安排,2月26日上午9點半,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將在會議正式開始之前先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市場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問題答疑解惑。
除了與世界溝通、闡明中國貨幣政策外,本次G20峰會的主題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在當前全球經濟疲軟、市場混亂缺乏牽引力的背景下,G20上海會議還將聚焦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結構性挑戰,在借鑒部分成員國各自推進結構性改革的國別經驗基礎上,推動G20成員國推進經濟結構改革、提高增長潛力上尋求協調合作。
具體討論議題可能包括“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國際金融架構、金融部門改革、國際稅收、綠色金融和氣候資金以及反恐融資等。如何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和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預計也將成繞不開的話題。
事實上,目前已經有不少與會代表發表了對于本次會議的期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呼吁G20官員關注本國政策對全球經濟的溢出效應;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石原伸晃則表示,G20將討論美國加息、中國經濟和油價波動問題。
彭博本周一援引某知情官員稱,本次會議上,各國財長將會討論如何建立一個更安全的全球金融體系。包括如何協調現有資源,比如單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地區緊急融資協議、央行互換額度,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如何抵御經濟危機。
“盡管之前官員的態度已經降低了各國聯合解決市場騷亂的可能性,但還是有可能針對非發達經濟體達成更小范圍的協議。”報道稱,發展中國家資本外流問題上,“官員將會討論抵御資本極端流動性的措施,完善集體行動條款以防止無序的債務違約,以及針對IMF做出一些改革。”
路透也援引了美國財政部高級官員本周一在峰會前的電話采訪指出,美國將呼吁G20國家使用更多財政政策來刺激全球需求,稱這會增強全球市場信心,減少全球市場波動性。美國還將敦促各國不要采取競爭性貶值,操縱匯率。該官員還反復提到,中國在向市場決定的匯率制度轉型過程中,應向市場傳達更清晰的貨幣政策信號。他表示,中國近期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建設性的努力。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