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暴事件中,人們常會認為,女性是家暴中較為弱勢的一方。但是,現如今,家庭暴力的弱勢一方也漸漸地變成了男性。
日前,泉州鯉城公安分局浮橋派出所接到了一男子報警,稱自己遭到妻子家暴。而此次已經是男子第三次報警稱自己遭到妻子毆打。雖經過民警的調解,但夫妻雙方的感情也已經瀕臨破碎的邊緣。
被打的男子告訴記者,自己之所以選擇隱忍不還手,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
事件男子接連三次報警稱遭妻子家暴
2月23日晚上7時左右,值班民警柯培文接到一男子報警稱,自己遭到了妻子的毆打,希望民警可以幫忙制止一下。
隨后,民警迅速趕到了位于浮橋鎮田中村的報警男子家中。據介紹,遭家暴的男子姓吳,今年38歲。
“當時,男子的臉上有些紅腫,嘴角還有明顯的血跡。而男子的妻子陳某則在一旁罵罵咧咧的。”柯培文告訴記者,吳某說當天晚上,妻子陳某下班回家后,看到5歲的兒子在玩平板電腦,突然惱羞成怒,揚言要將平板電腦丟掉。
吳某聽到后,心生不爽,呵斥了陳某。二人就因此對罵了起來,而陳某直接上手扇了吳某一巴掌。吳某并沒有還手,而是選擇了報警處理。
柯培文說,此次已經是吳某第三次報警稱被家暴了。
上一次是在2015年12月,因為陳某不滿意婆婆做的飯菜,出言辱罵婆婆。吳某聽到后,十分生氣。二人發生口角,陳某狠扇了吳某一巴掌。
還有一次,陳某因不滿公公帶兒子到其姑姑家,與公公發生爭吵。吳某想錄下視頻時,陳某便打掉其手機,并上手扇了一巴掌。
當事人為了兒子他選擇隱忍
據民警介紹,吳某和陳某的結合是經媒人介紹的。而二人認識之初,吳某并不中意比自己小一歲的陳某,但因母親強烈要求,吳某迫于無奈,才與陳某結合。
二人結婚后,育有一子。但一家人的生活常卻一直在爭吵中進行著。
對此,記者也采訪了被打的吳某,吳某坦言,面對妻子,他并不是沒有還手的能力。而未還手主要還是因為自己的兒子,因為兒子還太小,他希望兒子能夠在一個健全的家庭里成長。
吳某說:“陳某是那種不輕易服輸,不向人低頭的,且有些霸道的性格。在談戀愛之初就已經察覺到了。”他說,他們夫妻之間的爭吵主要是在兒子出生之后開始的,主要都是因一些家庭瑣事,但是陳某都未曾對他動手。
在2014年,他們之間曾分居達一年的時間,直到2015年6月份,在吳某生日當天,陳某才提著生日蛋糕回家。
陳某回家之后,他們依舊會發生爭吵,偶然陳某還會揚言讓娘家人過來打吳某。吳某說,回家之后的陳某變得更加霸道,只要吵架,都會打他。他為了兒子,只能選擇隱忍不還手,并求助于民警,希望妻子可以收斂一些。
心理醫生 家暴會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泉州黎明職業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葉彥琪老師認為,相比女人遭遇家庭暴力,男人遭遇家庭暴力,可能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因為孩子總認為父親是保護神,一旦父親的這種形象坍塌,孩子更易缺乏安全感,就會產生心理缺陷。
在日常夫妻關系中,一些女性情緒穩定性較差,雙方遇到沖突時易采取極端方式。相比之下,男人遵循另一套處事規則,比如說“好男不與女斗”、“君子動口不動手”等,因此即便受到欺負也很少還手,更不愿向社會尋求幫助,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女性暴力行為,形成家暴。
吳某在遭到妻子家暴時,并未還手。而兩人這樣的情況也持續了很長時間了。
吳某剛開始選擇隱忍并未馬上與妻子離婚。也許是出于孩子因素、經濟壓力、世俗眼光等原因,他選擇隱忍。但是長此以往,卻助長了妻子對自己家暴的次數。吳某選擇報警的做法,還是十分理智與可取的。
葉老師表示,在一個家庭中,經常發生家庭暴力的,必然影響夫妻感情。不及時有效遏止家庭暴力,受害者本人又不知用法律保護自己,在忍氣吞聲、長期遭受暴力的扭曲心態下,容易采取法律禁止手段,釀成惡性事件,給社會帶來惡劣的后果。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