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1月13日報道《文化圈涉騙行為連發,上海一公司被指騙百余私人收藏者后跑路》之后,陸續收到多件類似投訴,涉及上海寶山、普陀、徐匯等多個區的多家文化或收藏公司。
春節前后,澎湃新聞連續走訪這些公司和上海多個文化市場,一些業內人士和收藏者反應文化市場魚龍混雜,特別是一些拍賣、收藏公司或從業人員玩弄“圖錄費騙術”——以免費展示、高價代售、赴港代拍等為由,用遠高于市場的價格估價,騙取藏品委托者支付高昂鑒定費、押金、圖錄費、委托費等費用;有的甚至找“托”讓收藏者相信,但最終宣稱流拍或無人購買,往往無果而終。
其中,僅上海寶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藝公司”)的維權者代表楊鄧川稱,據其統計,目前這一家公司即有近200人前來投訴,涉及金額近1000萬元。對此,上海徐匯區公安分局經偵支隊近日表示,正在對舉報情況進行核實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手段在專業人士和管理部門看來,漏洞百出,比如正規拍賣公司的行規是“不成交,不收費”,比如文物很難出境到香港拍賣,比如普通個人在香港都可以注冊拍賣公司……但一些文化公司利用國內拍賣公司一般不拍賣普通收藏品、收藏者想“撿漏”賺一筆的想法等情形,輕易就能從收藏者手中拿到數萬甚至數十萬元的各類費用,并讓文化市場成為魚龍混雜之地。
上海普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也提醒收藏者,文化市場上有許多中介公司和展覽公司,并不具備拍賣資質,卻打著“香港某拍賣的公司”的旗號,聲稱“赴港拍賣”,大量征集文物收藏品,收取高昂的圖錄費,形成“一個展覽公司背后套一個境外注冊的拍賣公司、一個檢測中心”的產業鏈。”
上海寶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夢想落空
春節前,來自河南的楊鄧川曾向澎湃新聞爆料稱,包括他在內共有176人被寶藝公司詐騙。該公司在上海大量征集文物收藏品,并以拍賣等為借口,向眾多藏家騙取前期高額服務費(押金)。
相關調查報道刊發后,楊鄧川收到了寶藝公司約其談判的通知,但雙方的談判演變成了一場肢體沖突。
“當天現場有多名受害人被搶合同和資料,他們動手打人,有些被打傷的人被送到醫院,沒錢連醫藥費都付不了。”楊鄧川稱,1月18日,他和幾十名維權代表如約來到談判現場,沒有見到寶藝公司的負責人,卻看到了約60名身穿黑衣的“安保”人員。被打傷的寶藝維權者驗傷報告。
對此,寶藝公司相關負責人在電話中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談判現場大部分維權者情緒非常激動,不適宜談判。公司派來安保人員維持秩序,是怕影響大樓中其他公司辦公。
“寶藝現在根本沒誠意和我們談。”楊鄧川事后說,寶藝公司在這次談判中態度強勢,他預計維權之路將艱辛漫長。
楊鄧川等收藏者曾經夢想借助文化公司銷售藏品發財,但不少人現狀窘迫。“目前登記在冊的受害人共196名,共計損失金額960多萬元。有些外地過來維權的藏友,都在借錢住宿和吃飯。”楊鄧川說。
春節前,澎湃新聞記者見到了這些收藏者。他們蝸居在上海市徐匯區的出租屋,三四人或者六七人擠在一個房間,有人每天三餐就靠著饅頭、咸菜度日。“沒錢吃飯,也沒臉回家。”一名在寶藝公司門口打地鋪的收藏者說,春節就要到了,不敢回家見親人。
2016年1月初,這些收藏者告訴澎湃新聞,寶藝公司在上海徐匯區光啟城的辦公點已“人去樓空”。對此,寶藝公司相關負責人1月12日在電話中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公司目前只是在裝修,沒有倒閉,到了大年初八(2月15日)就會恢復正常經營。
2月22日,已經過了寶藝公司承諾的2月15日恢復正常經營日期,澎湃新聞記者來到寶藝公司位于上海光啟城的辦公點,大門緊閉,房內空無一人,也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2月22日,寶藝公司大門上張貼的告示。
門口依然貼著該公司1月6日發出的告示:“因公司唐總監被部分客戶及社會人員限制人身自由達50小時以上,保安小王被四名客戶持兇器挾持并致傷……我公司已經向政府上報此事,政府已經決定介入處理此事。為了更好地服務我司客戶,即日起恢復正常接待。”
楊鄧川看到寶藝公司張貼的告示后說:“強詞奪理,瞎編亂造。他們有營業嗎?這是在故意找理由拖延時間。他們找‘黑社會’打藏友致重傷的事情怎么不說?我們是他們的客戶,打傷客戶事后連個道歉賠償都沒有。”2月22日,寶藝公司大門上張貼的告示。
2月23日,澎湃新聞記者再次致電寶藝公司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稱公司目前只是生意清淡,擇日就會恢復營業,“部分委托人對我公司存有一定誤會。我們也沒有跑路的打算。”
“寶藝公司如果沒有實際的履行合同的能力,也不打算履行;如果沒有展覽的場地,也沒有經營拍賣的能力,也就是說交易的能力,而且此事涉及的受害人人數眾多的話,那么寶藝公司就涉嫌違法,而且有可能涉嫌合同詐騙罪。”北京長安(上海)律師事務所的張金鋒律師說。
上海徐匯公安分局經偵支隊表示,對舉報的情況正在進行核實調查。
如何判定詐騙要看合同中約定的服務是否已經提供,在這個合同中,如果是展覽展出已經進行過,欠缺詐騙的認定要素。據徐匯公安分局經偵支隊了解,寶藝公司負責人并沒跑路。寶藝維權者報案的接報回執單。
先付錢來
在寶藝公司相關調查報道1月13日刊發后,澎湃新聞又陸續接到多起類似投訴,既有繼續舉報寶藝公司的,還有投訴上海金祁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簡稱“金祁公司”)、上海珩隆藝術品展覽有限公司(簡稱“珩隆公司”)等公司的。
這些投訴者大多對收藏一知半解,對文物和藝術品拍賣市場非常陌生。在一個看似偶然的機會中,文化公司、展覽公司、拍賣公司的“業務員”找上了他們。在采訪期間,澎湃新聞記者聽了一個又一個這樣的故事。
來自安徽的丁篩娥今年33歲,家中有一個“古董花瓶”,經朋友介紹,她上網搜索到了寶藝公司有關拍賣鑒定的信息,想為這個花瓶估個價。
她回憶說,一個月后,寶藝公司主動聯系上了她,表示對她手上的花瓶十分感興趣。她便帶著花瓶從老家來到上海,并交給寶藝公司,委托其進行展覽。
“寶藝告訴我,展覽是為了找潛在買家。
為保證找到買家后不反悔拿回藏品,他們收了我3萬元的押金。”丁篩娥說,交付押金后不久,她就接到寶藝公司電話,稱已將花瓶拿到香港拍賣。然而,丁篩娥等了幾個月,也沒有拍賣成功的消息傳來。
寶藝說流拍很正常,如有花瓶的檢測鑒定結果,將大大提高拍賣成功的可能性。”丁篩娥又交了1萬多元的檢測費用,“以前我對花瓶沒有研究,也不懂,現在知道了,都是一環套一環的騙人路數。”
丁篩娥說,“委托給寶藝拍賣的‘古董’花瓶是母親陪嫁時候的嫁妝,花瓶沒要回,母親臨終前一直怪罪我……”
投訴人柯騰(化名)說,他想把收藏多年的豬砂拿去拍賣,便上網搜索相關拍賣公司的信息。不久,金祁公司主動找上他,告訴他:“這豬砂在市場上十分罕見,研究了大半輩子的古玩,也沒見過這樣的稀罕之物。”
金祁公司把我的豬砂估值幾千萬,‘忽悠’我拿著東西送檢,收取鑒定費用78000元。”柯騰說,“即便我放棄拍賣了,公司也不再歸還這筆錢。門口還聚集著不少保安,阻撓被騙的收藏者討要費用。”
根據柯騰提供的名片,澎湃新聞記者于2月24日嘗試撥打上海金祁文化藝術有限公司E1總監助理張德俊的手機。
電話接通前,對方的待機彩鈴是一段廣告:“這里是香港跨國拍賣有限公司上海金祁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本公司是一家專業權威的古玩、古董拍賣鑒定交易平臺,同時征集各類古玩、字畫、玉器、瓷器等。”
電話接通后,澎湃新聞記者詢問該公司是否從事收藏品拍賣,對方非常熱情。當提到柯騰“豬砂”一事時,對方馬上轉變態度,并將電話掛斷。
除了丁篩娥和柯騰被收取的押金和鑒定費,還有不少收藏者反映,他們被打著拍賣行旗號的公司收取了圖錄費。
什么是圖錄費?據上海文化界業內人士介紹,“圖錄費”主要用于照相、印刷圖錄,以便對拍品進行宣傳。其費用根據拍賣會的規模、圖錄的精美程度、拍品在圖錄中所占的版面和位置等的不同而收取,價格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
拍賣業內慣例,委托品沒有成交之前不會收費,正規的拍賣公司都會按照拍賣制度、行業規范,謹慎操作。”上海市拍賣行業協會副會長承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拍賣市場上確實混雜著一些非法拍賣公司和從業人員,他們打著“文物和藝術品拍賣”的幌子主要騙取高昂的鑒定費、圖錄費、押金等,而這些費用都發生在圖錄資料準備和宣傳階段,被業內稱為“圖錄費騙術”。
“赴港拍賣”
不管是押金、鑒定費,還是圖錄費,凡是遇到收費,一般總會讓人多幾分警惕,更何況是上萬元甚至更多的費用。
為什么有這么多收藏者那么容易就相信了?
“赴港拍賣”可以說是招攬收藏者的殺手锏。眾多收藏者表示,寶藝公司、珩隆公司、金祁公司對他們進行前期宣傳時,都會提到“赴港拍賣”。
因為赴港拍賣,來自內蒙古的收藏者王麗杰竟把婚房賣了。“婚到現在都沒結成。”王麗杰日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我是賣了婚房交的30萬元押金。”
據王麗杰回憶,2015年3月,她的婆婆拿著家中的收藏品來到上海給寶藝公司估價,得到了300多萬元的估價,但無奈交不起押金。婆婆當場并沒有與寶藝公司簽訂合同,之后王麗杰和婆婆商量賣掉了新房,付清了給寶藝公司的押金。同年7月,王麗杰和婆婆來到香港拍賣會現場,但其收藏品流拍,此后既沒拍出也沒賣出。至今,寶藝公司未向王麗杰歸還這筆押金。
收藏愛好者陳小姐家中藏有價值千元的銀幣(俗稱“袁大頭”)。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有一天她上網搜索有關“袁大頭”的相關信息,得到了一位“專業人士”的聯系方式。她試著找這位“專業人士”咨詢,對方根據照片給她的銀幣開出了10萬元的估價,提出按照估價的一定比例收取各種名目的費用,如定金、圖錄費。
該“專業人士”告訴陳小姐,如果順利成交,拍賣行還要收取一定傭金,而一旦流拍,可以選擇私下交易,也可以退回錢幣,但定金、圖錄費等不可退回。他還表示,自己負責前期咨詢和宣傳,和香港某國際拍賣公司合作多年。
陳小姐說,幸虧她了解相關法規,沒被“赴港拍賣”的說辭忽悠。當時,她問這名“專業人士”,按規定1949年以前的文物禁止出境,自己的錢幣如何能夠交由香港某國際公司拍賣?這名“專業人士”聽后當即掛斷電話。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該專業人士的手機號碼發現,該號碼的歸屬地是上海,所屬公司自稱是香港某國際拍賣公司。截至澎湃新聞記者發稿前,該號碼均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如果是業內懂行的人,會發現這里存有許多破綻,第一條就是文物如何帶出境?”上海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袁斌表示,根據《文物出境審核標準》,凡在1949年以前生產、制作的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原則上禁止出境。
袁斌稱,大批收藏者掉入“陷阱”,除了他們不了解法律,還有一個客觀原因——在內地,除非真正價值不菲的古董文物,各大正規拍賣行拒絕拍賣普通藏品,贗品更是不可能。因此,只要有公司答應收拍并估出了高價,答應“赴港拍賣”,多數收藏者基本上什么條件都會同意,高額押金、鑒定費、傭金等都不在話下。
澎湃新聞記者接觸的幾十名投訴者也印證了這一點,“赴港拍賣”對他們有著極大的誘惑力。投訴者林書華更是坦言,當初就是沖著“赴港拍賣”來的。
在上海從事拍賣業務、藝術品收藏的專業人士吳先生進一步解釋說,“赴港拍賣”誘惑力大,一是因為香港特區是國際化大都市,給了收藏者一種市場更大潛在買家更多、機會更多的感覺;二是在香港注冊拍賣公司的要求并不如內地要求高。
吳先生表示,在中國內地注冊的正規拍賣公司,公司名稱里都帶有“拍賣”二字,也有嚴格的審批;而在香港特區,則沒有這樣的要求,任何個人都可以在香港注冊拍賣公司。
難以監管
除了前面提到的陳小姐,今年52歲來自福建的黃新華也在被忽悠的過程中及時醒悟。
黃新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曾從老家把收藏多年的古董帶到上海交給珩隆公司。該公司稱有三種方式可以幫助成交:一是把這件藏品交由公司“赴港拍賣”,需繳付一定的服務費或稱宣傳費;二是選擇“私下成交”,公司負責尋找合適的買家,需繳付一定的保證金(即押金),保證在公司找到買家后不反悔交易;三是由珩隆公司收購,收購前會送往專門部門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支付收藏者一定的收購金,但收藏者需向檢測部門支付一定的檢測和鑒定費用。
黃新華選擇私下成交,將手中的古董交予珩隆公司。“沒過多久,珩隆公司打來電話說找到了百年不遇的買家,如果同意成交,馬上將60萬元打到我賬上,同時需交付10%的保證金(6萬元)。”黃新華說,交付保證金后,他提出要與買家見面,珩隆公司表示買家帶了檢測中心的兩個鑒定專家來,需把藝術品送檢,將收取一定的鑒定費用,同時以“60萬元馬上到賬”為由拒絕了黃新華與買家見面的要求。
黃新華一聽要收取鑒定費,覺得事情不對。“檢測中心如何能鑒定出古董藝術品的真偽呢?我這才反應過來所謂的‘赴港拍賣’、‘私下成交’和‘送檢”都是忽悠人的。”黃新華表示,“錢不大可能要得回來了,我去要錢,可能又鉆入了另一個圈套和騙局,吃一塹長一智。”
在一個網上維權群中,除了黃新華,還有十幾名和他有著相同遭遇的受害人。
2月23日,澎湃新聞記者致電上海珩隆藝術品展覽有限公司,電話接通后,記者表明身份和來意后,該公司相關人員隨即將電話掛斷。截至發稿前,上海珩隆藝術品展覽有限公司的電話一直處于忙音狀態。
上海普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陸海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上海珩隆藝術品展覽有限公司和上海金祁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都不具備拍賣資質。
陸海說,市場上有許多類似珩隆和金祁的這樣的中介公司,這些公司并不具備拍賣資質,他們打著“香港某拍賣的公司”的旗號,聲稱“赴港拍賣”,大量征集文物收藏品,收取藏友高昂的前期鑒定費和圖錄費,“他們的路數大多相似,一個展覽公司背后套一個境外注冊的拍賣公司和一個檢測中心,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但是,相關部門查處這些公司存在難點。“這些展覽公司、中介公司單個來看,并不違規,但是看整條產業鏈問題就很大。對于注冊在境外的拍賣公司,很難進行監管。”陸海說。
據陸海透露,普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曾發通告查處上海逸筠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上海緣光藝術品檢測有限公司,無奈上門時公司均已跑路,“市面上很多檢測中心也都不具備鑒定古董、古玩資質。市民碰到類似情況一定要多長個心眼,以防被騙。”
如何避免
“平心而論,這些虛假或非法的拍賣公司之所以能夠存下來,也有收藏者的部分責任。”業內人士說。
上海市拍賣行業協會副會長承載認為,兩類委托人(收藏者)較為容易上當受騙,“有一類委托人對自己的藏品自視過高,堅信自己的藏品可以拍出天價,如此一來,哪家公司報價高,就相信哪家,很容易上當受騙;還有一類委托人實際心里清楚自己的藏品根本值不了那么多錢,這種‘撿漏’的想法很危險。”
他還認為,一些媒體不嚴肅地過分宣傳,以及一些唯利是圖的專家也起到了不良作用,“文化市場亂象的背后少不了媒體的推波助瀾,如鑒寶節目讓更多的人關注到文化收藏領域,但其實對于收藏或拍賣的事情往往一知半解,便讓有心之人鉆了空子。”
“拍賣行業是有一定門檻的,懂行的人是不會輕易上當受騙的。”承載說。
根據《拍賣法》等相關法規,首先,成立拍賣公司必須要有1000萬元的注冊資金,至少需要運行3年才可能拿到文物藝術品的拍賣資質,每年還需通過年審,拍品要經文物部門審批通過。其次,拍賣公司需要取得營業執照、拍賣經營許可證,從事古董文物拍賣的公司還必須取得“文物拍賣許可證”。
據上海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袁斌介紹,在國家文物局官方網站上,可查詢到具備文物拍賣資質的拍賣公司名單,如遇到名單上沒有的拍賣公司,收藏者需要格外留心,“不排除官網名單公布的滯后性。”
拍賣業內慣例是委托品沒有成交之前不會收費。”承載表示,僅憑這一條就可以判別不少所謂拍賣公司的真假。
“因此,若有公司在拍賣前提出收取鑒定費、評估費、圖錄費等要求,需對此保持警惕,并可向工商部門投訴。”承載提醒稱,如果對方索要前期費用過萬元的,應即刻要回拍品,調頭走人。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