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特困人員逾五百九十一萬人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布時間:2016-02-24 07:00:44
(原標題:城鄉特困人員逾五百九十一萬人) 2月10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國家出臺的一項重要的托底性惠民政策。民政部副部長宮蒲光今天在對《意見》進行解讀時說,城鄉特困人員保障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有城鄉特困人員591.4萬人,其中,農村五保對象517.5萬人,占農業人口的0.6%;城市“三無”人員73.9萬人,占非農業人口的0.16%。 宮蒲光說,《意見》呈現五大特點:一是堅持政府主導與發揮社會作用相結合,形成強大合力。二是堅持精準救助與適度保障相結合,確保制度可持續。《意見》提出做到精準救助、精準幫扶,托住民生底線;同時,堅持托底供養和適度保障的原則,加強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銜接,防止福利疊加,實現保基本、全覆蓋、可持續的制度目標。三是明確制度內容與規范辦理程序兼顧,保證制度公平。《意見》在堅持城鄉統籌原則下,對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對象范圍、供養內容、供養標準等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四是保障基本生活與提供差異化服務并重,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在救助供養標準方面,把救助供養標準分為基本生活標準和照料護理標準兩個部分,要求基本生活標準要滿足基本生活所需費用,照料護理標準按照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務需求分類制定。在救助供養方式方面,鼓勵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員在家分散供養;對完全或部分喪失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員,優先提供集中供養服務等。五是強化資金保障與加強工作保障并舉,確保政策落實。《意見》明確縣級以上政府要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中央財政給予適當補助,并向任務重、困難多、工作好的地方傾斜。 宮蒲光說,整體上看,無論分散供養還是集中供養,城鄉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都得到了較好的保障。但在供養服務方面,特別是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生活照料護理上還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受供養服務機構經費和服務能力等限制,一方面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另一方面供養服務機構收住的大多是有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員,甚至出現床位空置。 據統計,目前,特困人員中完全或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約179萬人,其中集中供養的僅有57萬人。
上一篇:滬指回調跌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