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22日訊
選股的第七個角度,是利益共同體角度。去年7月以來建倉完成的員工持股計劃中,目前半數個股跌破員工持股成本。
數據寶統計,大盤經歷高位斷崖式下跌后,員工持股計劃作為護盤措施被上市公司集中推出;去年7月以來共有309家公司公告員工持股計劃進度,其中,32家為董事會預案階段,104家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156家實施完成,2家方案未通過,15家停止實施。
從股份來源看,去年7月來公告員工持股計劃進度的公司中,有218家通過二級市場(含大宗交易)購買股份,占比七成;以非公開發行方式的有73家,占比24%。
開展員工持股計劃自救后,多家公司股價在去年四季度震蕩修復行情中曾大幅反彈,員工持股計劃一度浮盈明顯,不過由于大盤1月再創調整新低,這些公司股價與員工持股價再次呈現大面積倒掛。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在低位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熱情明顯增溫,今年1月共有45家公司完成員工持股計劃購買,創去年7月以來月度實施家數新高,受春節行情影響,2月以來也有12家公司完成購買。
去年7月以來建倉完成的員工持股計劃中,以最新價與員工持股均價相比,半數跌破員工持股成本,廣聯達、衛星石化等26股周五收盤價較員工購買均價已折價20%以上。衛星石化是目前股價倒掛幅度最大的,截至去年7月2日公司2015年度員工持股計劃購買完畢,合計持有公司股票827萬股,成交均價15.19元,而2月19日該股收盤價僅有7.84元,較員工持股成本折價48.39%。另外,最新價較員工持股價折價10%~20%之間的有28只,折價10%以內的有17只。相比之下,仍有83家公司員工持股計劃保持浮盈。
員工持股計劃在巨震中被廣泛采用,護盤自救同時也綁定了員工利益,股價一旦與員工利益掛鉤,上市公司維護股價穩定的意愿將更強。雖然截至2月19日收盤仍有半數完成購買的員工持股計劃被套,但一旦市場企穩反彈,員工持股計劃將引來更多的布局機會。股價跌破員工購買成本疊加業績、估值等因素選股或許有更高的安全邊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