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民:必須建立新住房制度 去庫存窗口期很短
來源:網易網站
發布時間:2016-02-19 16:40:01
(原標題:楊偉民:必須建立新住房制度 去庫存窗口期很短) 網易財經2月19日訊 “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6年年會”定于2月19日在北京召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出席并演講。 樓繼偉認為,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的約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不利于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最終導致勞動生產率太低。 以下為演講實錄: 樓繼偉:我的發言題目是關于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和全要素生產率,題目和我不太搭配,我就講講前面的。 1981-2012年,中國、美國、日本提出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是40%、43%和35%,我們比日本高。我們看到國際上有一些勞動生產力停滯的國家,我們認為不太行,實際上提高還是挺快的,比如說日本,日本1995-2000年,2001-2005年,從2006-2010年,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提高是30%、66%,70%,日本全要素生產率正不斷提高。 我們在新常態下,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我們說勞動合同法可能是有問題的,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的約束,立法和司法層面上有所體現,最終很大程度降低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不利于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最終導致勞動生產率太低。 工資剛性增長脫離勞動生產率 首先是現行的用工制度脫離勞動生產率,工資剛性上漲。最近十年,特別是最近八年,工資超過勞動生產率兩三個百分點,使得我們競爭力越來越不足,實際上代工制是靈活用工,不可能長期發展。法律造成的扭曲,使這方面的用工制度,使生產力極大的退出。我們老講工資上漲,但是退的太早了。 現在企業必須簽訂長期合同,但從企業來講,如果我沒有訂單了我就放假,有訂單了再招回來。再一個新進入的勞動力數量減少造成勞動力市場下滑,對于低技能勞動力損害很大。 再一個,降低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的意愿,企業需要支付大量的培訓成本,使非技術員工成為技術員工。現在企業最需的是技術員工,而情況是,企業把員工培養好了他就走了。如果企業說,如果員工要走就要支付大量的費用,則技能工人很難招。工資增長降低勞動力市場投資的意愿。學生失學率上升,工人不愿意放棄當前收入培訓,所以出來了勞動派遣工的制度。企業內部應該推行工資集體談判。 怎么辦呢?我認為下一步應該保證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再有一方面,不能說就是勞動合同法造成的,人沒有落戶的可能性,企業不愿意培訓。如果有動力的話,應該把職業培訓和企業結合起來,這樣能提高勞動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