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青年支撐春節電影票房大爆發
來源:羊城晚報
發布時間:2016-02-18 16:10:00
在廣州工作的林小姐今年回家鄉潮州過年,年初四,她來到家附近的電影院準備看最近熱映的《美人魚》,卻發現當晚電影票幾乎售罄,最終只能選擇較晚的一個場次,而且只能坐在第一排,“沒想到家鄉電影院如此火爆。”林小姐表示。 事實上,林小姐的經歷并非個案,根據貓眼票房的統計,大年初一,票房收入在全國排名前20的電影院中,溫州、太原、阜陽、廊坊、莆田等二、三線城市赫然在列。有分析認為,小鎮青年返鄉,是當地春節票房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85后至90后青年通過電影娛樂的習慣已經養成,春節回鄉后,自然帶動合家歡觀影需求的釋放。 分析機構藝恩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春節檔內地電影市場共計攬入30.14億票房,同比大增65.8%。盡管一線城市仍是大票倉,但份額正被三、四線城市蠶食。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檔,四線及以下城市票房增幅達104.97%,同比增長5.68%,三線城市較去年增長65.8%,兩者合計票房占比已超50%,較2015年提升5.94%。 不過,看電影并非春節專屬節目,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和影院建設的進步,三、四線城市已經成為推動票房增長的主力。業內預計,2016年票房或將再創新高,而三、四線城市將成為主力軍。林小姐周圍的親友都表示,近年來,他們觀影等休閑娛樂消費都增加不少。 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創下票房紀錄,三、四線城市成為內地電影票房增量主要來源,一、二線城市票房占比從65.85%降至63.55%,三線城市票房達到0.85%的最大增幅,二線城市票房占比4成。 隨著近年來各大院線對三、四線城市的爭奪,三、四線城市的影院和銀幕越來越多。數據顯示,2010—2015年我國銀幕總數由6200塊增長到3.2萬塊,三線及以下城市是新增銀幕的主要推動力,絕對值和增速都遠遠超過一、二線城市。
下一篇:回鄉創業潮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