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宏觀:長期產能過剩或拉長中國經濟探底時間
來源:網易網站
發布時間:2016-02-17 21:30:00
(原標題:中金宏觀:去產能目標低于預期,政府對短期增長的擔憂上升) 春節前夕,國務院分別發布了關于鋼鐵行業、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指導意見,規定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壓減粗鋼產能1~1.5億噸,用3至5年的時間,減少煤炭行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按此目標,未來5年鋼鐵行業一共消減產能9~13%,煤炭行業去產能9%,政府去產能的目標大幅低于我們1月31日宏觀報告《解決產能過剩取決于政策執行力》中30%的預測。那么,政府去產能力度較小的動機是什么?對短期和中長期經濟增長以及宏觀政策有什么影響? 去產能低于預期,反映了政府對短期經濟增長的擔憂上升。去年12月中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明確將去產能作為供給端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市場曾經預期政府會大力度地解決過剩產能問題,但國務院現在公布的去產能目標卻大幅低于預期。這個決策的背后到底出于什么樣的動機?我們判斷,最主要的動機是政府對短期增長的擔憂有所上升。我們在去年底的報告中估算,假設每年去產能10%,將拖累增長0.6~0.7個百分點,對短期增長的影響比較大。按照最新的去產能目標,我們估算,去產能每年影響短期增長的影響只有0.1~0.2個百分點。在這種情形下,去產能不會對短期增長有明顯影響。此外,去產能目標低于預期,也反映了各方面的阻力較大,中央政府的決心和執行力低于我們的預期。 在現有的政策目標下,鋼鐵、煤炭等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可能不會明顯改善。2015年鋼鐵行業產能為11.5億噸,粗鋼產量為8億噸,其中出口1.1億噸,未來中國鋼鐵國內需求可能會繼續下降,超過1億噸的鋼鐵出口也難以持續,中金鋼鐵行業組預測未來兩年國內鋼鐵需求可能每年會下降5%。即使未來5年鋼鐵內外需求下降1億噸,如果1.5億去產能的任務完成,鋼鐵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難以從目前的70%上升。煤炭行業的情況可能更加嚴重,2015年煤炭產能產能57億噸,產量為36.8億噸,產能利用率是65%,如果煤炭行業僅完成政府現在規定的5億噸去產能的目標,未來產能利用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也就是說,鋼鐵、煤炭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在未來幾年不會明顯改觀。如果其他產能過剩行業去產能的力度也不大,中國產能過剩的情況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 長期產能過剩不利于中長期增長,可能拉長中國經濟探底的時間。雖然產能過剩不是一個宏觀概念,但由于過剩嚴重(目前鋼鐵、煤炭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只有70%和65%左右),它對宏觀經濟具有較大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產能過剩行業價格持續下跌,會加劇通縮,導致我國PPI面臨長期的下行壓力。由于鋼鐵、有色金屬、機械、化工等行業的產品幾乎覆蓋了全部工業行業的中間投入品,因此這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和產品價格下跌將導致整個工業行業投入品價格的長期下跌。2014年以來鋼鐵和水泥價格跌幅超過40%,水泥和鋁價跌幅超過25%,平板玻璃價格跌幅也接近20%。2)產能過剩加劇了總需求的波動,降低總需求。產能過剩導致的價格低迷和企業利潤下降,降低了企業投資的意愿和能力,降低總需求。2011年中國經濟的大幅下行,與產能過剩有很大關系。3)過剩產能將使得一部分不良債務難以浮出水面,不利于改善信用風險的定價機制,反而會加大金融風險,不利于金融市場的發展。4)從長遠講,產能過剩使得中國資源錯配的現象長期存在,產能過剩行業占據資源,不利于促進新興行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因此,我們不排除未來幾年政府會調整去產能目標的可能性。 政策影響:進一步出臺穩增長的宏觀政策。鑒于中央政府因擔憂短期增長而降低了去產能的力度,再加上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加劇通縮局面,我們判斷政府近期可能更加關注穩增長的政策。從具體的政策措施來看,財政政策將進一步發揮更加積極地作用,今年的赤字目標將從去年的2.3%上調到3%,由于加大盤活公共部門儲蓄的力度,實際的財政赤字率將超過3%;準財政的政策力度也將加大,比如,以財政貼息未杠桿,通過政策性銀行發行專項債券支持基建投資的力度將進一步增加。從貨幣政策來看,仍將保持相對寬松的態勢,支持經濟增長。2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等8個部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突出了要加強貨幣信貸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保持流動性水平適度和貨幣市場穩定運行,引導貨幣信貸平穩增長。短期看,基建投資的支持力度可能進一步加快;在人民幣匯率短期有所企穩和短期增長壓力上升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可能會有所放松。
上一篇:中國“兩孩家庭”的喜與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