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17日訊
證券時報記者 方海平
春節歸來,央行一改節前巨量逆回購的方式,通過縮量投放呵護資金面。17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開展100億元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天,中標利率持平于2.25%。這是央行節后連續第四天在公開市場開展逆回購操作。在這四次操作中,除了常規的公開市場操作交易日(周二)的交易量為300億之外,其余三次均是100億的地量操作。
另外,17日有400億逆回購資金到期,當天凈回籠300億,這是央行連續第二天實現資金凈回籠,16日,央行凈回籠資金950億,結束了持續約半月的凈投放態勢。盡管如此,當前資金面仍偏寬松,不過中長期來看,流動性或難有改善。
央行節前投放的巨額資金將會在節后陸續到期。據統計,2月16日至3月4日,將有超過1.7萬億元央行逆回購將陸續到期。僅在本周,公開市場共計就有5950億逆回購到期。市場分析稱,央行維穩流動性的姿態沒有改變,一旦出現流動性緊張的局面,估計會繼續加量短期資金投放。
春節期間,海外市場波動劇烈,各國央行紛紛表態將加碼寬松,刺激經濟。市場一直在猜測中國央行進一步寬松的可能性。春節后第一個交易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暴漲817點,漲幅達1.24%創下近10年新高,人民幣匯率有企穩回升趨勢,市場認為匯率企穩加大了央行寬松的可能性。
不過,最新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貨幣政策仍受到較大限制。央行數據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41.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0%;1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達2.5 萬億人民幣,遠遠高于去年同期的1.47萬億和2009年3月1.89萬億的前期最高值。
中銀國際證券認為,新增貸款的快速增長短期內或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短期內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的可能性下降。為平衡內外目標,貨幣當局未來可能進一步收緊資本賬戶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