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冷看熱評周星馳
《美人魚》的票房昨天(16日)已經(jīng)突破21億,但該片熱度不減,必然離不開導演周星馳這三個字。沒有幾個人沒看過他的電影,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影迷聲稱欠他一張電影票去捧場了。在他們眼中,看周星馳的電影是“情懷黨”應有的覺悟。當然,也有人對周星馳另有看法。在他們看來,周星馳似乎遇到了藝術上的瓶頸。
做測評
他有本錢打情懷牌
劉穎
周星馳的《美人魚》為什么能破21億?而且即將問鼎內(nèi)地影史票房冠軍?不是這部電影有多好,而是“周星馳”這個情懷產(chǎn)品做得棒。內(nèi)地觀眾心中的“情懷帝”如今看來非周星馳莫屬。
“情懷帝”是怎么煉成的?天分、努力什么的肯定是比較重要的部分。我今天就只分析“時間成本”。
“時間就是金錢”。從1996年的《食神》算起,至今20年,周星馳只導了7部電影,平均三年一部。三年啊!講效率的“單身狗”在這段時間連孩子都有了,周星馳卻只導一部電影。電影能否成功原因很復雜,但甘愿三年導一部電影,我覺得這就是情懷。
“三年磨一劍”也許是“情懷電影”的一個標準。我們“橫向評測”一下其他導演1996年到2016年的拍攝情況。王晶63部,最近一部是正在上映的《澳門風云3》,目前票房8.6億。馮小剛17部,最近的是2013年的《私人訂制》,票房7.13億。張藝謀15部,最近一部是2014年的《歸來》,票房2.95億。徐克15部,最近一部是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票房8.81億。陳凱歌12部,最近的是2015年《道士下山》,票房4億。李安10部,最近一部是2012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票房5.7億。王家衛(wèi)跟周星馳一樣是7部,最近的是2013年的《一代宗師》,票房2.89億。姜文是6部,最近的是2014年的《一步之遙》,票房5.14億。
這么比下來沒有直接的結果,但其中的名字誰能讓你愿意為“情懷”買單,似乎還是能有些頭緒的。
說成長
周星馳“越來越簡單”
張一天
每次提起周星馳,都會想起《喜劇之王》里那個叉著腰,拿著刀,想去收保護費身體卻誠實地談起國際經(jīng)濟的小眼鏡。在周星馳的世界里,每個人都有顆丟不掉、掩不住的初心,一生經(jīng)歷這九九八十一難,就是為了找回最初的自己。
周星馳最近一部電影《美人魚》票房大賣之余,也受到不小的爭議,被罵最多的地方就是“情節(jié)低幼”。很多人認為,正是簡單通俗的故事遇上了春節(jié)假期全面下沉到小城市的人流,才造就了這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票房神話。挨了罵有時候要反過來看,周星馳從死跑龍?zhí)椎牡接暗鄣哪嬉u之路,“越來越簡單”是周星馳一以貫之的成長主線。
上世紀90年代初,周星馳在香港稱王稱霸那個年代的電影中充滿了各類基于粵語的笑料,放到內(nèi)地來估計都會因為方言的壁壘而碰壁。不過隨后,《大話西游》系列就開始在內(nèi)地被做成了各種“語錄”,雖然上歲數(shù)的抱怨看不懂,但也引起一代人的共鳴。
再然后,周星馳電影里的功夫元素被外國媒體盛贊“讓《殺死比爾》看上去像是中學生打架”,再到現(xiàn)在,盧正雨畫的三張美人魚可以讓出身任何一種文化的觀眾會心一笑。
與被馮小剛諷為“一腔俗血”的各路“大導”不同,周星馳在電影這條路上走得越遠,電影的內(nèi)核反而越簡單,看得懂他的電影的人也就越多。為什么周星馳經(jīng)歷越多作品越簡單?我猜是因為他內(nèi)心里有個小孩永遠長不大吧。
論思想
“喜劇之王”失去光環(huán)
希瑞
《美人魚》慘遭惡評,周星馳也跟著挨了罵。眾人哀嘆,怎么昔日的喜劇之王如今卻拍了這么不得人心、這么不好玩兒不好笑的片子?要說藝術家作品不可能永遠是有口皆碑之作,但一部《美人魚》,大有把周星馳拉下“神壇”之勢。周星馳就不能有藝術低谷嗎?
這事兒說起來,我就得回顧一下,是誰把周星馳送上“神壇”的。周星馳拍過一部電影叫《喜劇之王》,后來周星馳被稱作“喜劇之王”,讓他被捧上“神壇”的并非是《喜劇之王》這樣有深度的作品,而是思想相對淺薄、表演同質(zhì)化的“無厘頭喜劇”。
如果客觀來說,周星馳是一名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的優(yōu)秀喜劇電影人,但“喜劇之王”這個加到他頭上的王冠,對他來說恐怕是太沉重了。中國內(nèi)地從不缺喜劇電影。從黑白電影時期到改革開放后的電影,喜劇電影從未在我們的影壇上缺席。為什么沒人給陳佩斯或是葛優(yōu)、馮小剛戴上喜劇之王的帽子?
對我們來說,二十多年前突然打開的對外文化交流的大門,讓“新鮮”替代質(zhì)量成了人們評判作品的主要標準。周星馳對我們這代觀眾來說,足夠“新鮮”,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們反叛主流文藝形式的心態(tài)。
但“新鮮”不能代表質(zhì)量,站在今天,我們真能說周星馳的喜劇電影比陳佩斯、葛優(yōu)、馮小剛的喜劇電影質(zhì)量更優(yōu)秀,更能深入人心嗎?如果在中國影壇上評選“喜劇之王”,這王冠一定會戴在周星馳頭上嗎?
談藝術
要允許人不喜歡他
貓人
小時候,我爸帶我去看了場電影《龍蛇爭霸》,一部香港黑幫片。片子里頭一個形象帥氣、性格直爽的黑幫小弟被亂刀捅死。我爸當時連連感慨,哎呀,這小伙子演得好,以后肯定前途無量,導演不該讓他這么早就死。
片尾字幕出來,我爸特意看了看演員名單,發(fā)現(xiàn)演那個黑幫小弟的演員名叫周星馳,“他是個好演員。”我爸說。直到現(xiàn)在,一提到香港電影,我爸總會忍不住提起《龍蛇爭霸》和周星馳。
看完《龍蛇爭霸》多年后,某一天我爸突然在電視上看到了電影《大話西游》,他問我,演孫悟空這人為什么這樣眼熟?我說那是你喜歡的周星馳。我爸當時突然陷入沉默,而后說:“挺好一個演員,怎么演上這么惡搞的電影了?”
后來我爸陸續(xù)又看了周星馳其他的“無厘頭喜劇片”,每一部電影都加深了他對周星馳的失望。他始終認為周星馳是個好演員,但他覺著周星馳搞無厘頭喜劇是浪費了自己的才華。
我慢慢發(fā)現(xiàn),在各大媒體鋪天蓋地報道周星馳、解讀周星馳的時代里,我爸并不孤單。我有意無意詢問了很多人,有長輩,也有和我平輩的人,原來他們并不那么認同周星馳的作品,也不那么認同“周星馳無厘頭喜劇是后現(xiàn)代作品”的說法。他們不大參與關于周星馳的討論,或是怕被朋友當成另類,他們往往沉默無言。不巧的是,《美人魚》再一次讓他們有了同樣的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