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離我們還有多遠:已經提上央行日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布時間:2016-02-17 08:40:01
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活動的發展變化,今后數字貨幣將逐漸取代現金貨幣。央行最近表示,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建立,對于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都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已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爭取早日推出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專家指出,數字貨幣勢在必行,但落地并非易事,未來其替代紙幣的流通和發行,將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為何要推數字貨幣 “若干年后,現金可能不存在。”這一新趨勢顛覆了很多人的慣常思維。但探究貨幣本質,其契約性決定了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歷史時期貨幣改頭換面也不足為奇。 “從歷史發展的趨勢來看,貨幣從來都是伴隨著技術進步、經濟活動發展而演化的,從早期的實物貨幣、商品貨幣到后來的信用貨幣,都是適應人類商業社會發展的自然選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說。 如今,隨著電子金融的興起,使用現金的場合越來越少,紙幣的缺點日益凸顯。“紙幣技術含量低,從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術、新產品取代是大勢所趨。”周小川表示,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目前主要是替代實物現金,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成本,提高便利性。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成功發行數字貨幣,將帶來許多便利:可以有效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可以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提升央行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普惠金融全面實現;有助于建設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支付體系,提升支付清算效率,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等等。 華融證券財富管理中心副總經理肖波認為,目前分散的金融機構都有很多內部賬本,而未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建立全國統一賬本,讓每一筆錢都可以追溯,每一次交易行為都可以追溯,逃漏稅、洗錢行為會在監管范圍內,甚至有可能實現在刷卡機上自動扣稅。 會否引發紙幣縮水 與曾風靡一時的比特幣不同,“對于央行掌控的數字貨幣,會采用一系列的技術手段、機制設計和法律法規,來確保數字貨幣運行體系的安全,一開始就與比特幣的設計思想有區別。”周小川表示,央行將運用包括密碼算法在內的多種信息技術手段,來保障數字貨幣的不可偽造性。未來的技術也會有升級換代,我們會提前將技術升級考慮在內,從最初就引入長期演進的發展理念。 數字貨幣作為法定貨幣將由央行發行。央行透露,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和交易,都應當遵循傳統貨幣與數字貨幣一體化的思路,實施同樣原則的管理。 業內人士預測,未來一段時間,數字貨幣將與紙幣并存。這種情況會導致人們手中的紙幣縮水嗎?專家指出,正因為遵循了與傳統貨幣一體化的發行思路,所以不要擔心紙幣會縮水。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表示,數字貨幣主要是指貨幣形態,不會引發貨幣縮水。貨幣的發行規模依然由央行控制。 是否已定發行時間 其實,數字貨幣發行計劃早已有之。據介紹,央行自2014年起就成立了專門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關鍵技術、流通環境等進行深入研究。目前,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團隊要建立更為有效的組織保障機制,進一步明確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戰略目標,做好關鍵技術攻關,研究數字貨幣的多場景應用,爭取早日推出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 雖然數字貨幣勢在必行,但還沒出臺明確的時間表。“中國人口多、體量太大,像換一版人民幣,小的國家幾個月可以完成,中國則需要約10年。所以,數字貨幣和現金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會是并行、逐步替代的關系。”周小川表示。 的確,目前數字貨幣發行還面臨科學技術、流通環境、法律問題等一大波難題待解,完成如此巨大工程非一日之功。“現在發行數字貨幣尚處于探討階段,是一種貨幣價值符號的創新機制,很多問題還在研究中。不過,人們在實踐中已經越來越趨向于使用電子銀行、電子支付,而不愿攜帶紙幣。在此趨勢下,以后市面上流通的紙幣可能會隨之減少。”黃震認為。
下一篇:原油、黃金頻繁“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