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零錢提現開收手續費 “雁過拔毛”還是無奈之舉?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6-02-17 07:00:03
視頻:微信提現將收費 “雁過拔毛”為哪般 來源:央視網 中新社北京2月16日電 (記者 劉育英)微信支付團隊宣布將對零錢提現功能收取手續費,此舉引發各界不同反應,有媒體稱之為雁過拔毛,有人表示微信此舉也有無奈之處。不過,對消費者而言,從免費到收費,心理上還是有一定落差。 微信支付團隊15日晚發布公告,3月1日起,個人用戶的微信零錢提現功能(從零錢到銀行卡)開始對超額部分收取手續費,轉賬恢復免費。每位用戶(身份證維度)有累計1000元(人民幣,下同)免費提現額度,超出1000元部分按銀行費率收取手續費,費率均為0.1%,每筆最少收0.1元。 例如,A用戶2016年3月1日起計算,累計從微信零錢提現到銀行卡1500元。則A用戶需要支付的手續費用為:(1500-1000)×0.1%=0.5元。共從微信零錢扣除1500+0.5=1500.5元。 對于收費原因,微信表示銀行在第三方支付(如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每次調用快捷支付接口時都會按金額收取手續費,部分銀行在提現時會再次收取費用。隨著業務的迅速增長,“對微信而言已經難以承受”。 不過,上述原因并未得到媒體和公眾理解,收費事件迅速發酵。不少微信用戶對從免費轉向收費頗為不滿,表示以后將更多使用提現免費的支付寶。 官媒新華社指出,微信提現收費引發公眾不安與焦慮,也不利于推進“互聯網+”。該文稱,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途徑有很多種,“雁過拔毛”的戰略恐怕不是長久之計、最優之計。 消費者也心存疑問,同為銀行收費,為何支付寶的提現就能免費? 實際上,支付寶、微信等都已自行消化了一部分費用,如支付寶在移動端轉帳免費,PC端收費。微信此前轉帳收費,現在轉為提現收費。 電信業專家項立剛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消費者而言,支付寶可用于購物,因此提現需求并不大。而微信是一個社交軟件,而非購物平臺,消費者提現的需求會更多。今年春節除夕到初五6天時間,已經產生321億次紅包收發,估計已經產生大量小額提現需求,即使每筆提現銀行只收取0.1元費用,也是不小的成本壓力。 此外,微信也希望借提現收費促使消費者把錢留在微信錢包,在更多微信構建的場景中消費,如微信合作的超10萬家零售門店,超8萬家餐廳,超600家停車場,3000家以上加油站等;線上還有京東、美團、攜程等。因此,提現收費也不無營銷的考慮。 而對于消費者的不滿,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馬韜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解釋說,微信調用快捷支付接口的成本會很高,但“肯定負擔得起”,而且1000元的終身提現額度“稍顯苛刻”。 不過,微信的成本壓力究竟有多大?有自媒體作者做了一個計算:微信支付綁卡用戶超過2億,活躍用戶比例為80%,假設活躍用戶中的2成每天需調用快捷支付,假設人均金額200元,手續費比例以0.1%計,微信單日成本為640萬元,一個月達1.92億元。 實際上,有分析猜測,盡管銀行對大的第三方支付提供了一定的優惠,微信此舉也意在通過輿論的壓力促使銀行業降低對第三方支付的收費。畢竟,移動支付已成大勢所趨,各方共同降低交易成本才有利于行業的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