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市場火爆展現中國文化消費活力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6-02-16 15:30:00
新華社北京2月16日電 題:電影市場火爆展現中國文化消費活力 新華社記者史競男、閆祥嶺 猴年大年初一至初六,中國電影總票房在短短6天內就突破了30億元,同比增長67%,成為“史上最強春節檔”。在大年初七情人節這天,單日票房也高達5.8億元,與去年情人節檔票房相比,增幅高達152%。 數字背后,是各地影院爆滿,甚至“一票難求”的情況。《美人魚》《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門風云3》等新上映影片,點燃了觀眾的觀影熱情。 縱觀今年春節檔影片,類型豐富、明星云集、陣容強大。《美人魚》作為周星馳繼執導《西游降魔篇》后的新作備受關注;《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澳門風云3》分別作為2014年春節檔票房冠軍《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和2015年春節檔冠軍《澳門風云2》的“續集”,有較為深厚的觀眾基礎。 三片同日上映,當日即取得6.6億元的票房成績,超越去年7月18日暑期檔《捉妖記》《煎餅俠》《大圣歸來》合力創造的單日4.25億元的票房紀錄,使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單日票房首破1億美元大關。 “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增幅很大,創造了諸多新的記錄,非常驚人。”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藩說,中國電影爆發式的增長還在繼續,而且會持續較長時間。 此外,今年春節與情人節時間上的臨近,讓原本兩個重要的電影檔期結合為一體,不僅契合了當前電影主體觀眾年輕化的現實,更共同營造出假日經濟概念下票房高位運營的可喜局面。 春節檔票房的連續爆發,讓不少研究者認為看電影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年俗。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表示,現在看電影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文化習俗,從大城市到三四線城市,融入了城鎮居民的日常生活。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劉軍也認為,春節期間電影的影響力和觀眾滿意度已經超越電視、綜藝晚會等方式,在其他民俗形式吸引力逐漸下降的狀態下,走進現代化的電影看電影,已經成為中國具有時尚色彩的新民俗。 不僅如此,春節檔票房的爆發式增長給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帶來樂觀影響。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三四線城市的電影市場潛力尚未完全挖掘,中國電影市場還在快速增長的區間里。 “今年中國電影市場將繼續呈現投資、消費兩旺的狀態。”劉藩說,電影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龍頭產業,對消費者、投資者的吸引力還在增長。 和互聯網的高度融合,將是中國電影的重要發展趨勢。劉軍認為,技術驅動下的產業全面更新,是中國電影當下最重要的特點。電影產業會越來越主動擁抱這一趨勢,并在更廣闊的的空間延伸產業鏈。 此外,虛擬現實技術的快速發展也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中國電影在為以虛擬現實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電影技術變革進行著積極準備。”劉軍說,中國電影產業孕育著新的消費形態、藝術形式和工業技術的革命,這是下一步中國電影產業將發生的深刻轉型。 這無疑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帶來利好。近年來影院建設的大規模進行,已經直接帶動了建筑、裝修、服務等行業的發展,并塑造了眾多的活躍商圈,吸引著城鄉消費人群,對投資、就業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拉動作用。電影衍生品的開發、生產、銷售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延伸產業鏈條成為行業共同的目標。 中國已經制定發展計劃,著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在“十三五”期間達到1萬億的龐大規模。作為行業龍頭,電影產業是中國整個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生動寫照。 張頤武認為,雖然中國經濟面對復雜的轉型過程,但文化消費放量才剛剛開始,包括電影產業在內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會對整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