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向個人投資者開放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6-02-15 19:20:00
過去不對百姓直接開放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終于向個人投資者打開了大門。14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柜臺業務管理辦法》,首次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通過銀行柜臺直接買賣債券。 按照《辦法》,此次獲準在柜臺交易債券的,企業凈資產不低于人民幣1000萬元;個人年收入不低于50萬元,名下金融資產不少于300萬元,且具有兩年以上證券投資經驗。 北京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原來只能在銀行買國債、國開債和鐵路債,品種特別少,并且收益不高、期限較長;交易所的掛牌債券選擇也有限。“現在股市持續波動,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跌至4.5%以下,互聯網金融風險事件頻發,能投點債券真是好消息,有的企業債收益率能到5.6%左右。”張女士說。 事實上,過去一年,中國債市紅火,只不過普通投資者未能從中“分一杯羹”。2015年末,中國債券市場全年托管余額為47.9萬億元,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托管余額達43.9萬億元,已經超過了滬深股市流通市值。 從《辦法》看,合格投資者除進行現券買賣外,還新增了質押式回購、買斷式回購等業務品種,也是此次新規的一大亮點。此外,《辦法》將金融機構和金融機構發行產品也納入柜臺債券投資者范疇,和交易所合格投資者形成一致,或為未來債券市場跨市交易提供一定的制度基礎。 專家表示,讓小企業和個人參與銀行間債市交易,拓寬普通投資者的理財渠道,還有助于緩解資本流出及人民幣貶值壓力。過去一段時間,出于避險和保值增值考慮,不少投資者開始增加外匯資產配置。從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增加人民幣資產回報的角度看,未來普通投資者進入債市的門檻可能進一步降低。(記者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