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2月12日電(記者張鐘凱孫曉輝)當山東萬龍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李方正在新加坡的超市里見到自家產的“龍口粉絲”時,他激動不已。
兒時的李方正經常在山東省龍口市南欒堡的村頭粉房里玩耍,他沒有想到多年以后,他會成為一家“龍口粉絲”企業的“粉杖”。
這一僅有100多人的粉絲廠年產粉絲約1500噸,產品不僅走出了南欒堡,走出山東,還隨著“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走出國門,銷往15個國家。
300多年前,山東省龍口市、招遠市及周邊地區開始大量生產粉絲。當地粉絲質地柔韌、光純透明、絲條細勻,并大都經龍口港外運,“龍口粉絲”因此揚名。
然而,像很多民族地理品牌一樣,“龍口粉絲”的出海并非一帆風順。
由于歷史上的“龍口粉絲”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產品名稱,并無嚴格的標準和規定。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龍口粉絲”品牌屢遭搶注,生產企業四處涌現,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嚴重影響了這一傳統民族品牌的聲譽。
據李方正介紹,由于“龍口粉絲”的品牌在國外被搶注,其生產的粉絲在銷往某些國家時被迫修改品名,令人頗感無奈。“要防止本土品牌在國外被搶注和仿冒,就得讓品牌在國內外都受到法律保護。”李方正說。
2002年,“龍口粉絲”被國家質檢總局正式發文,納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明確指出“龍口粉絲”原產地域范圍為龍口市、招遠市、蓬萊市、萊陽市和萊州市現轄行政區域。
有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龍口粉絲”開始身價倍增。2005年,“龍口粉絲”產地之一的招遠市粉絲出口創匯比2004年同期增長30.2%,平均每噸出口價格為1168美元,同比提高了249美元,增長27.32%。
受益于品牌在國內得到保護,“龍口粉絲”開始加快出海步伐。
2008年初,“龍口粉絲”被列入全國10個與歐盟互認的地理標志產品之一。2010年,“龍口粉絲”正式通過歐盟審核,成為中國第一個正式與歐盟互認的地理標志產品。
這就意味著輸入歐盟市場的“龍口粉絲”,如出現假冒和侵權,就能在歐盟獲得在國內一樣的法律保護,并被追究責任。自此開始銷往歐盟的“龍口粉絲”逐年增加,更多外國人開始認識這一民族品牌。
煙臺市質監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龍口粉絲”年出口量占全國粉絲出口量的85%,占有國內市場80%以上的份額。煙臺擁有粉絲生產企業91家,從業人員近5萬人,年產值近80億元,年出口量近9萬噸,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煙臺市發改委鐵路辦主任梁延勛介紹,目前“龍口粉絲”出口歐盟的主要運輸方式仍然為海運,通過龍口港出港,繞馬六甲海峽,最終進入歐盟市場。
“海運的最大優勢就是運費便宜,但是其速度相比來說要慢得多。未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推進,直通歐洲的貨運快車將暢通無阻,不僅能夠節省大量時間成本,對于沿線中亞國家的出口也能夠實現覆蓋。”梁延勛說。
據介紹,去年5月以來,煙臺已經開始利用藍煙鐵路和青島港通過海鐵聯運的方式向歐美發貨,下一步煙臺將爭取開通鐵路國際班列運輸業務。
山東萬龍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龍口粉絲”有85%銷往海外市場,目前主要以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為主,李方正相信他的產品可以走得更廣、更遠。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無論是交通的便利,還是人民幣結算的普及,以及越來越多國人走出去,都會助力‘龍口粉絲’的海外發展。”李方正說。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