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管理良莠不齊 中基協嚴控私募空殼公司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發布時間:2016-02-06 08:40:00
(原標題:私募空殼公司將被嚴控) 中國基金業協會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記備案提出更嚴要求 中國基金業協會昨天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記備案提出更嚴要求。管理人登記注冊須出具法律意見書,登記后六個月內不發首只產品將被撤銷資格,不按時上報信息將暫停受理產品備案申請,高管須取得基金從業資格。 不少私募備案“湊熱鬧” 基金業協會表示,一段時間以來,私募基金行業存在的問題備受社會各界和監管機構關注。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眾多、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一些機構濫用登記備案信息非法自我增信,一些機構合規運作和信息報告意識淡薄,一些機構甚至從事公開募集、內幕交易、以私募基金為名的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活動。 本報記者了解到,自去年11月至今,中國基金業協會已經連續發布了三批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名單,并對失聯(異常)私募機構最新情況進行了公告。 根據相關規定,基金業協會對私募登記備案信息不做實質性事前審查。公示信息不構成對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資管理能力、持續合規情況的認可,不作為基金資產安全的保證。因此,在協會備案的基金中,有不少私募備案僅為“湊熱鬧”,成立多年也未發行任何產品,因此使得這些備案機構成為空殼公司。業內人士認為,為做實備案制,協會有必要清理這些“空殼公司”,做實備案制的信息披露。 據悉,陽光私募此前規模一直較小,重視程度不高,而去年隨著上半年牛市的來臨,各種私募也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但是隨后A股在6月底出現的大幅連續調整,又使得許多小型私募遭遇“滑鐵盧”,甚至有部分空殼公司或者皮包公司人去樓空,投資者追訴無門。因此市場人士提醒投資者,購買私募產品時還是要再三比較,并且最好有大的代銷機構包括銀行等對其做信譽背書。 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2015年以來清盤的私募基金產品至少超過1200只,約占納入統計產品總數的5%,其中,市場大跌的7月、8月成為私募清盤的高峰期。 去年二季度為私募清盤重災區 數據顯示,在2015年的股市大幅調整中,7月共有超過200只私募產品遭遇清盤,到了8月末又有近200只產品逼近清盤線,還有800多只產品跌近警戒線。而根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7月清盤的陽光私募產品不僅數量多,而且二季度成立的產品成為清盤重災區,其中有10只產品的存活期未超過一個月,而被清盤的結構化產品中,大多數因為杠桿較高而被清盤。 網易基金重點推薦 基金新聞 89只基金1月跌幅超3成 重倉信息技術吃大虧 華爾街對沖基金入局 做空烏云籠罩亞洲貨幣 下折潮再襲 21只分級B距離下折不足10%
下一篇:公募基金子公司業務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