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地上新農人期盼猴年事業“躥三躥”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6-02-05 16:40:00
新華社西安2月5日電(記者沈虹冰、薛天)“這幾天我們凈忙著殺豬了,殺了快100頭。”陜西乾縣農村青年葛鵬輝一邊接受采訪,一邊不停地接打著電話,處理著客戶訂單和快遞發貨的業務,“光今天上午這么一會兒,就有20多個訂貨電話。春節是我們一年中最忙的一段時間。” 從西南農業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后,葛鵬輝在重慶、成都等地工作了3年,但他還是決定回到家鄉,辦起了野山雞和黑豬養殖場,開始創造不同于父輩的“新夢想”。 “像我這樣的大學生,回鄉搞農業,一開始家人親戚都反對。老人們覺得自己一輩子也沒把農業搞出個‘名堂’,好不容易把你培養進大城市,又回來一頭扎進土里干啥?但我覺得,‘廣闊農村、大有作為’,新農業很有潛力,我又擁有父輩們所沒有的技術和創新觀念,這就是創造新產業的基礎。”葛鵬輝說。 “一個土雞蛋,之前成本是1.8元左右,我們通過管理上的精細優化,可以降低到1.1元,且品質不降。我們的黑豬全部放養,每天要‘拉練’7公里,就是為了保證豬肉脂肪含量達標。”葛鵬輝定出了自己的土雞蛋技術標準和土豬肉上市技術標準,創業8年時間,他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養殖公司,在西安建立了運營中心,又搞起電商,有了近400個微商代理。 此外,葛鵬輝已經在試探農副產品生產、物流、運營、設計、宣傳策劃及終端供應的“全鏈條”運作。2015年5月,他嘗試用“全鏈條”方式在網上賣出價值50多萬元的冬棗。 “雖然各環節利潤分成只有幾萬元,但這次市場運作為我積累了寶貴經驗。”葛鵬輝說,“資源配置是從父輩那里學不到的。” “注重培育市場、注重培育產業群、重視集體創業”的觀念,已經開始在黃土地上的新農村青年中形成。在深圳和溫州打工多年的乾縣梁山鎮青年農民吳偉,放棄了城里月薪近8000元的銷售工作,回鄉養起山羊。他和村里簽訂了協議,租用2000畝荒溝30年,開展“種植+養殖”的生態農業探索。2015年,他養殖的90多只羊,已經創造了6萬元的純利潤,加上種蘋果和西瓜的收益,年純利超過15萬元。 在乾縣梁山鎮政府工作的馮偉,是個標準的“大學生村官”,推銷當地的農(特)產品則是他的副業。馮偉組織建立的玲瓏福地農產品合作社,擁有有機農產品的專用品牌,并注冊了專門的網站,平時雇傭11個工人進行產品包裝,有47個固定供貨的農戶,合作社成立剛半年就賣出蘋果30多噸,受到鄉親們的歡迎。 “現在的農產品市場是消費者導向,我們搞新農業,不但要為客戶提供放心的好產品,還要讓消費者能看到農產品是怎么健康生產出來,并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同時這些精心培育、用心種植出來的蘋果,也能向消費者傳遞‘農耕文明’原生態的人文情懷,所以更受消費者歡迎。”馮偉說。記者發現,依靠知識和創新,這些年輕的創業者身上凸顯出新一代中國農民的形象。 “回到家鄉心里踏實,農村創業也比在城市打工更有希望,更有奔頭。”31歲的吳偉說。在他看來,回鄉創業的路是自己“新夢想”的開始。談及猴年的打算,吳偉表示,“一個人的產業不穩定,一群人的產業才有優勢。下一步我準備和鄉親們一起成立合作社,打造當地的產業集群,帶著大家一起致富。” 葛鵬輝更是對新的一年充滿期待:“我和我的團隊已經規劃好了發展目標:新開6個養殖基地,土雞蛋供應量達到200萬枚,散養土雞1萬羽,放養黑豬和土豬出欄量保持在各300頭,總產值超過500萬元。猴年到了,我們的事業也應該像‘躥天猴’一樣,向上再‘躥三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