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周二開展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后,央行周三再次公告在公開市場進行1000億元逆回購,包括600億28天期和400億14天期,招標利率分別為2.6%和2.4%。這是央行連續5天在公開市場進行逆回購操作,自上周四以來,逆回購操作已“天天見”。
今年,央行選擇通過短期工具向市場投放流動性,補充春節期間的資金需求。據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央行今年以來共進行了19次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7次定向工具投放以及1次國庫定存,合計向市場投放31325億元流動性,減去已到期資金后,向市場凈投放22075億,從釋放流動性的角度而言,約相當于降準1.6個百分點(以去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35.70萬億為基數)。
無論從操作次數還是投放量上來看,央行今年春節前對短期工具的運用都極其罕見。但短期工具的使用面臨滾動到期的問題,需要頻繁操作。為此,央行日前宣布,增加春節前后公開市場操作場次,除了周二、周四常規操作外,其它工作日均正常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增加公開市場操作和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質押品范圍,并擴大SLO參與機構范圍。
興業銀行兼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央行選擇增加操作頻次而不是在常規操作窗口增加投放量,目的是為了保證資金投放的連續性,穩定市場心理。從形成利率走廊的角度來說,以后頻繁操作將是常態。
上海一位銀行資深交易員向記者表示,央行的巨量投放對于保障節前資金面起到了明顯的效果,近期銀行間市場資金面都處于均衡偏松的狀態。但是,考慮到節前投放的大量短期資金將在節后到期,預計春節后將會再度出現一波資金收緊的情況。東北證券測算,2月份,將有12950億元貨幣工具到期,屆時將導致市場流動性面臨空前的壓力。
市場分析人士稱,從目前央行釋放的信號來看,為應對節后的流動性收緊,預計央行還是會繼續采取短期工具投放的方式。降準的決策則要謹慎得多,貨幣政策是否寬松,關鍵還是要看美聯儲的動作。(方海平)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