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米的成績有目共睹,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小米透支生命的加班文化所產生的源生動能正在松馳,所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黎萬強的閉關必與小米的戰略轉型有關。
黎萬強很忙,自從被雷軍忽悠上賊船,放棄攝影達人的夢想,他就一直沒白沒黑的拼命,《參與感》一書火爆職場后,更讓他從幕后走到臺前,如今突然閉關謝客,自是頗招物議。
腹黑的說法是新浪的陳肜即將加盟,黎萬強不過退位讓賢,但這顯然不靠譜,黎萬強總算是小米核心創始團隊成員,又是雷軍嫡系,四年苦干,功在小米,即令陳肜上位,又何必委屈功臣?何況陳肜雖然貴為網編鼻祖,門戶老將,但論起營銷實操,陳未必勝黎,乃可斷言。
紀源資本的童士豪嘗言:“雷軍很強,但他周圍那六七個聯合創始人,個個也都不簡單,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個人單獨出去融資我認為都有機會做一把手!”小米如不做好充分的內部溝通,斷不會以陳代黎,假如黎去陳起,一切順利,自然皆大歡喜,倘若陳不勝黎,將來如何轉圓?向來推崇個人魅力的雷軍不會如此不近人情的過河拆橋、卸磨殺驢。
黎的閉關必與小米未來的戰略有關。
在智能手機市場,小米前有蘋果、三星,后有聯想、華為,微軟吞掉諾基亞,動向可慮,魅族、HTC咸魚翻生、虎視眈眈,且有老羅這樣的后勁,小米的市場地位并不牢固,這是外患;四年苦拼,一朝功成,小米的成績有目共睹,但逆水行舟,仍是不進則退,小米透支生命的加班文化所產生的源動力正在松馳,所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這是內憂。
小米依托手機打造移動生態圈初有所成,電視、盒子、路由器的硬件之路走得雖非一帆風順,畢竟已成規模,MIUI越來越強,黃頁布局O2O效果顯著。雷軍的另一個身份—投資人的作用也不可忽視,以控股西山居點穴手游,對小米的未來盈利至關重要,投資迅雷撐起了硬件的內容平臺,不必像樂視一樣在意廣電的陰郁臉色,陳年的凡客仍然不爭氣,雷軍還是領投了1億美元,“拉兄弟一把”之外隱含了電商的野心,米聊團隊收購MSN lite說明小米對PC端的即時互動仍不死心。
面對蘋果、谷歌這樣的業界大佬,小米的技術儲備仍不雄厚,特別是在知識產權領域的話語權嚴重不足。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來看,在發明授權數方面,蘋果已獲得專利授權的數量就是小米的48倍,谷歌更是專利狂人,平均每天就新增10項專利,蘋果、谷歌、微軟手中的專利如同炸彈,隨時可能摧毀小米這樣的公司辛苦構建的品牌屏障。2011年底,HTC在與蘋果的專利訴訟中敗北,不得不在最重要的美國市場禁售一些機型,這讓HTC元氣大傷,至今仍然談虎色變。
黎萬強臥底硅谷,可以肯定不是去學營銷,就憑《參與感》這樣的神級圣經,他已經夠格給初出茅廬的創業菜鳥講課了,他的美國之行必定是雷軍的曲意安排,這樣黎既可以一洗四年的征塵,得到必要的休整—這是他應得的酬傭,同時又能在前沿技術的發源地接受熏陶,游離于競品的視野之外,順便調研和布局新產品,可謂一舉兩得。這個思路與當年柳傳志放手劉軍赴美求學如出一轍。
黎的終極使命一定是尋求建立小米品牌的創新和技術壁壘,從小米4推出以來,小米單純從營銷上拉動品牌的動能已經越來越有限,甚至“一張鋼片的藝術之旅”被惡搞為“一塊板磚的營銷之旅”,手握品牌溢價的小米已經不可能像后起的錘子那樣玩什么情懷營銷,它的歸宿只能是創新。
可預見的方向很多,例如移動支付。雖然支付寶和微信在如今的移動支付市場份額最大,但未來這個業務的形態究竟是由支付平臺、移動運營商還是手機廠商來主導尚未可知,蘋果用Apple pay強撼Square早已掌控的市場就說明了這一點,對Paypal也有敲山震虎的作用。小米之前對拉卡拉有過投資,但后者推崇的移動支付方式已經邊緣化,并不足恃,小米已經悄悄成立了自己的在線支付公司,剩下的問題如何拿到牌照,未來小米想要晉級為BAT一樣的寡頭,沒有資本層面的重量級產品肯定不行。
黎萬強的另一個使命可能是研究或投資一些創新技術,譬如可穿戴設備、移動應用的一能技術,甚至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等等,總之,小米關注的一定是能夠給公司貼上更多創新標簽,提升公司逼格的前沿性探索技術領域,而不一定完全聚焦于手機業務。小米居安思危隱含的另一層意義是中國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集中度越來越高,未來的兼并重組、合縱連橫必定驚心動魄,命運只會青睞有準備的人。
閉關的結果通常有兩種,一是得道升仙,二是走火入魔,黎萬強和小米如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