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01日訊
剛剛過去的1月份,A股經歷了一場“大寒潮”,滬指累計下跌22.65%,深成指下跌25.64%,創業板指下跌26.53%。統計顯示,滬指今年1月份的月度跌幅在歷史上排第6位。如果自2005年股改之后計算,這個跌幅可排到第2名,僅次于2008年10月份24.63%的記錄。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自1992年以來A股總共有9次單月跌幅超過20%,除了1992年8月下跌21.75%次月繼續下跌14.69%之外,其余8次暴跌超20%后次月都是大幅反彈,反彈概率高達九成。即使是2008年股災的時候,2008年3月和8月暴跌均超過20%后,次月也是出現上漲的。
歷史上單月跌幅超過20%的月份及次月漲跌幅:
歷史上的2月份是一個極其特殊的月份,2月份極少出現暴跌,上漲概率極大。自1991年以來的25年交易中,上證指數2月份上漲次數為19次,下跌次數僅6次,即2月份行情上漲的概率為76%,下跌概率僅為24%。
此外,春節前一周市場往往存在“誘人”的紅包行情。自2006年近10年來春節前一周A股平均漲幅為3.08%。上證指數春節前一周僅有1年是下跌的,9年是出現上漲的,2007年春節前一周上證指數漲幅更是接近10%。
機構:調整接近尾聲 可關注兩類股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A股這一輪調整正在接近尾聲,風險是漲回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現在這個時點對市場而言過度悲觀肯定是錯的。任澤平稱,“雖然我也不知道大底究竟什么時候會出現,但是我們可以確認的是風險正在逐步釋放。”
海通證券指出,對于當前市場,無論從年度跌幅還是月度跌幅均已是歷史次高,短期急跌后無需太過悲觀,市場需要時間磨底。在磨底過程中,市場波動中仍存在交易性機會。未來市場能否夯實底部,關鍵在于匯率和經濟能不能企穩,這兩個因素都需要持續觀察和確認。現階段來看,在政策信號和市場預期相對紊亂情況下,未來要到3月份才能看得清方向。
華泰證券認為,市場快速下跌的階段已經基本結束。市場對基本面的問題已經在下跌中大幅消化,邊際上匯率近期企穩、油價和歐美股市等全球風險資產反彈,資金面上滬股通開始加速流入,偏股型基金繼續呈現凈申購。同時,華泰證券依然堅持在15年年度策略報告中的兩個判斷,一是創業板的機會要好于主板,二是上半年的機會要好于下半年。
華泰證券建議關注兩類股,一類是價值藍籌,一類是確定性高的優質成長。價值藍籌:關注500-1000億的具備一定成長的非周期的消費類藍籌, 比如海康威視(電子)、長安汽車(汽車)、南方航空(航空)、伊利股份(食品飲料)、云南白藥(醫藥)。確定性高的優質成長:比如東方明珠、巨星科技、時代出版、欣旺達、科遠股份、網宿科技、三聯虹普等。同時,高股息率的標的將是很好的選擇,比如大秦鐵路、上汽集團(分紅回報率都超過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