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市場跌跌不休、情緒降至冰點之際,1月最后一個交易日,A股展開強勢反彈,滬綜指重返2700點。上周滬股通出現大幅凈買入,釋放外資抄底信號。兩融余額“20連降”后逼近去年9月底9000億元低點,意味著去杠桿進入尾聲。從歷史數據來看,A股“紅二月”概率較大。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市場情緒的修復和信心的恢復需要時間,連續大跌后上方套牢盤壓力沉重,匯率波動、經濟下行、信用違約等潛在風險仍然存在,大盤反彈力度有限,行情恐難迅速反轉。2月整體將是“筑底月”,期間顛簸反復恐難避免。
悲觀情緒宣泄殺跌動能減弱
今年1月以來市場持續下挫,上周前四個交易日更是加速回調,滬綜指本輪調整最大跌幅超過千點,技術面嚴重超跌,恐慌情緒持續宣泄。不過,物極必反,沒有只跌不漲的市場。在系統性風險大舉釋放的同時,超跌反彈和技術修復動能也在逐步醞釀,并于上周五爆發,市場情緒在降至冰點后伴隨反彈顯著回暖,大跌后人心思漲驅動題材藍籌全面反攻。至此,滬綜指上周從2900點速降至2600點后,于上周五強勢收復2700點。
在上周并未出現實質性利空的背景下,市場持續大幅殺跌主要緣于極端情緒和兩融去杠桿提速的沖擊。目前來看,這兩大因素惡化空間開始收斂,甚至出現邊際改善。對于市場情緒而言,上周的非理性大跌意味著悲觀情緒宣泄達到極致,否極泰來的概率開始提升。滬股通上周三和上周五分別大舉凈買入44.85億元和16.94億元,海外資金抄底信號顯現。上周五A股整體資金流向轉為凈流入,資金回流折射情緒階段性回暖。而對于兩融市場,上周兩融余額下降明顯,反映融資盤加速離場,形成去杠桿和下跌的負反饋。不過,在“20連降”之后,截至1月28日,兩融余額已經降至9154.66億元附近。盡管整體風險偏好低企的背景下,不排除兩融繼續出清,跌破前低;但從空間來看,兩融去杠桿顯然步入尾聲。在此背景下,市場殺跌動能有望減弱,估值回歸、政策紅利、技術超跌、業績超預期、增持回購等積極因素有望逐步強化。
業內人士表示,需要指出的是,上周五雖然市場大幅反彈,但兩市成交額依然處于地位,環比放量并不十分顯著,反映增量資金跟進意愿并不強烈。這既緣于持續下跌后做多信心缺失,也與春節臨近大資金無心做多有關。短期市場有望展開超跌反彈和技術性修復,但整體弱勢格局難以反轉。
紅二月概率大筑底路不平坦
展望2月市場,從歷史數據來看,反彈概率較大,但受制技術面、情緒面和宏觀面壓力,筑底反彈仍將在波動中前行。
今年1月,滬綜指累計下跌22.65%,創2008年11月以來最大月度跌幅。從超跌反彈角度來看,“黑一月”后2月份市場反彈的概率將明顯提升。此外,歷史數據顯示,A股市場2月表現相對堅挺。自2000年以來,上證綜指僅在2013年和2008年2月份小幅下跌,其余年份均實現上漲,“紅二月”概率高達80%,位居所有月份之首。2月份往往時值春節,基于政策紅利、年報行情、紅包預期、流動性寬松以及“春季行情”預期下的風險偏好季節性上升,行情往往表現不差。與此同時,導致今年1月份市場大跌的人民幣匯率波動、外圍市場下挫、大股東減持預期、注冊制推進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出現階段性減弱,這有助于市場寒潮逐步過境和修復性行情展開。
當然,反彈概率僅基于歷史經驗。在A股市場環境錯綜復雜、不斷創階段新低的背景下,對于2月市場運行仍應保留一份清醒。業內人士表示,從宏觀環境來看,經濟下行、產能出清等宏觀壓力依然存在,美聯儲加息、人民幣匯率波動等潛在風險虎視眈眈,銀行票據風險等突發利空極易沖擊市場脆弱心態,使做多信心和反彈動能面臨較多不確定因素。從技術面來看,市場上方套牢盤壓力巨大,前期階段底部2850點被擊穿后成為強壓力位,同時還面臨短線抄底盤獲利回吐風險,因此若無增量資金馳援,則難以突破上行阻力。從情緒層面看,歷次股災情緒的修復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賺錢效應持續升溫或利好因素不斷催化,才能恢復做多信心。因此,盡管2月市場殺跌動能有望衰竭,但筑底過程中的劇烈波動仍難避免。
持續大跌后,趨勢逆轉和情緒回暖并非一夕之功,技術形態破位后的修復將更趨復雜和漫長,投資者情緒和心態將不斷搖擺反復,這使得2月筑底之路顛簸反復。
機構觀點謹慎尾部風險仍存
從機構最新觀點來看,A股急跌后步入筑底反彈時間窗,但風險仍存,建議投資者控制倉位,更加關注具備業績、改革等確定性支撐的品種。
海通證券指出,對于當前市場,無論從年度跌幅還是月度跌幅均已是歷史次高,短期急跌后無需太過悲觀,市場需要時間磨底。在磨底過程中,市場波動中仍存在交易性機會。未來市場能否夯實底部,關鍵在于匯率和經濟能不能企穩,這兩個因素都需要持續觀察和確認。現階段來看,在政策信號和市場預期相對紊亂情況下,未來要到3月份才能看得清方向。
興業證券研報認為,未來數周仍處春季反彈時間窗口,春節前有望上沖;但震蕩向上的空間和時間相對有限,攻防轉換的波折多。交易性投資者可博弈春節到兩會的窗口期,非交易型投資者慎入。操作策略立足防守反擊,在市場恐慌宣泄之后再布局,多在人少的地方淘金,精選風險收益匹配度高的機會。具體關注四類機會:一是周期股反彈+國企改革+新投資,二是現代服務業,三是新股、次新股等相關機會,四是格外小心地博弈“科技股”深跌反彈。
聯訊證券策略報告指出,短期來看,市場對匯率市場的擔憂在大幅降低,A股繼續恐慌性拋售的可能性不大,但信心仍然脆弱。中期來看,非美國家寬松政策預期格局不變,但股市等風險資產的波動性將加強。資金面上,目前行情未企穩,公募基金和兩融增量資金料較謹慎,險資或為短線增資來源但規模有限。投資策略方面,建議深挖改革,布局績優。2月適逢年報預披露期,短期把握高轉送題材。3月全國兩會料落實產能清理等政策細節,國企改革將迎來重組高峰期。另外,市場在經過年初的大幅下挫后,大數據和大消費板塊可逢低配置,重點關注虛擬現實、無人機、智能汽車、服務機器人、血液制品等題材。
中原證券認為,年初的大跌已經釋放了一部分風險,但國內經濟數據低迷、全球股市熊態初顯,不利于A股上漲。中線來看,市場離底部或不遠,但離大級別反彈可能還較遠,市場的尾部風險依然存在。短期來看,2月中下旬存在超跌反抽的可能。根據投資者倉位和風格的不同,可選擇參與超跌反彈和反彈減倉的策略。配置上,中線布局建議食品飲料和餐飲旅游等消費板塊;從2月超跌反彈的角度看,建議布局彈性較高的創業板和供給側改革相關板塊。(李波)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