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1月31日電(記者張宸、黃興)過去的五年間,西藏著力改善民生,百姓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自治區群眾都享受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果實。日前發布的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涵蓋著一系列記錄著西藏民生改善情況的數據。
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青藏、川藏電網實現聯網,主電網覆蓋58個縣,老虎嘴、藏木、果多、多布等水電站建成投運,電力裝機總容量達230萬千瓦,藏中電網結束拉閘限電歷史。
西藏昌都市察雅縣新卡鄉村民拉巴說:“以前家里經常停電,照明用電都保證不了,取暖只能靠燒牛糞,家里買的電器很多時候都不能用?,F在供電很穩定,洗衣機、電視機、冰箱都可以用,生活變得很方便。”
此外,西藏的醫療衛生條件在這五年間也持續改善。西藏投資18億元建設衛生基建項目,衛生機構增加至1435個,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下降至100.92/10萬和16‰,人均預期壽命達68.2歲。
“十二五”期間,西藏累計投入278億元,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230多萬名農牧民喬遷新居,昔日低矮、陰暗、人畜混雜居住的土坯房變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新房,全區農牧民人均住房面積增加了兩三成。
如今,西藏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4624個,農牧民產業化經營率達到4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45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244元,均處在歷史最高水平。
同時,西藏十分重視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西藏教育基本建設投入達117.89億元,教育“三包”標準連續五次提高。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在全國率先實行15年免費教育,建立了涵蓋學前到研究生教育階段的較為完善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霍爾鄉中心小學學生小次旦說:“雖然家里很窮,但上學不用交錢,家里沒有負擔。我在學校吃得好住得好,每天還有蘋果吃,我很喜歡學校。”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