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韻帶著兩個兒子看網球賽,照片攝于2012年10月
近日,一篇描寫姜文教子的文章《姜文,給兒子最好的營養品是苦頭》在微信中熱傳。文中詳細地講述了姜文眼見分別為6歲和4歲的兩個兒子在家中嬌慣成性,決定帶他們離開溺愛的老人,去新疆阿克蘇接受軍事化的鍛煉,而姜文自己原來在那里當過兵。“住在簡陋的民居里,每天讓兩個兒子出去拉練,走上幾千米,喝山泉、灌羊奶、營養兒童餐被手抓牛羊肉取代,一開始兩個小家伙不適應,過了半年之后,他們成了徹頭徹尾的‘野孩子’,親戚們無不稱贊這個決定太正確了。”
這篇文章在微信中轉發了數日仍不退熱,吸引了一批奶爸奶媽,大家紛紛轉發并且留言,都表示深受影響,打算也照著姜文的方法教育孩子。
記者對這篇將姜文的私生活曝光得如此詳盡的文章充滿了問號,于是經過多方查證終于發現,該文章原本刊載于《意林》雜志2012年第13期中。對照這段時間的娛樂新聞不難發現,姜文在這期間的確消聲匿跡了,也并沒有出席任何演藝活動。
記者致電《意林》雜志社編輯部,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其實這篇文章,也是我們轉載來的。”對于文章涉及到的姜文私密隱私問題,對方回應稱,“你應該找到那期雜志,然后看一下那篇文章的始發出處是誰,我們找不到了。”
昨日,記者求證了姜文方面,姜文公司的工作人員用三個字回應了這篇文章:“太扯了。”對方的態度是,這種東西懶得理。至于記者追問姜文是否去過新疆等細節問題,對方表示不回應了,實在沒意義。
另外,此文章的真實性或者說有多少內容是真實的,確實值得懷疑。因為了解姜文的媒體都知道,他很少接受采訪,個人生活更是閉口不談。文章能有如此詳盡的細節描述,是否乃作者個人充分發揮想象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國內倒是有一些雜志有此種潛規則,在一定的事實上,充分發揮作者的個人想象。 遼沈晚報、北國網 記者 宋波鴻 張鉑《姜文,給兒子最好的營養品是苦頭》摘錄
早上6點半,他們就被姜文從熱乎乎的被窩里拖了出來,三兩下套上防寒運動衣,半夢半醒地被呵斥著開始了鍛煉。阿克蘇的晝夜溫差很大,兩個兒子出門就打哆嗦。姜文告訴他們:“跟著我跑,跑不動了走也行,轉完這一圈才能回家。 ”第一天,姜文就給他們喝過羊奶,兩個兒子只喝了一口就吐了,說受不了那古怪的味道。姜文對兩個兒子的飲食結構也做了很大調整,精心烹飪的兒童餐沒了,取而代之的是當地民族餐食:菜品以手抓羊肉和大塊牛肉為主,主食不是糙米飯就是馕。姜文很少讓兒子無所事事地待在屋里,只要天氣不惡劣,他經常帶他們出去轉悠。不開車,就這么信步亂逛,不走到兩個兒子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不停下。號稱轉悠,更像是拉練。
責任編輯: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