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29日訊
平安證券29日發布銀行行業銀行股票市場風險敞口分析。分析指出,近來隨著銀行票據業務風險的逐步暴露和市場下跌所造成的對于銀行資金入市風險的擔憂將對銀行板塊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平安證券認為對于銀行來說整體風險仍然可控,節前資金面的寬松也減少了短期發生流動性危機的概率。個股方面,推薦以工行為首的大行及南京銀行、興業銀行。
以下為報告投資要點:
銀行股票市場風險敞口
銀行資金進入股市的主要路徑根據產品類型可分為:
1)結構性配資:15 年中期高位之時預計規模超過5000億,目前隨著傘形信托逐步到期退出市場,我們預計傘形單一類資金規模余額應在1000億左右,對銀行來說,在劣后部分虧損完畢后,銀行可能承擔平倉損失風險。
2)兩融收益權回購&收益互換:我們預計整體規模大約占兩融余額的50%左右。按照這一比例目前規模應在4000-5000億上下;銀行承擔的是同業風險。
3)股票質押業務:本質上分為兩類,銀行/信托股票質押貸款(場外)和證券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場內),我們預計銀行質押融資的規模在3000-4000億,信托公司涉及融資規模約2000億。
4)定增及員工持股等:銀行資金可以以結構化產品參與股東定增或員工持股計劃,我們估算這部分規模大約在3000-4000億。
4類相加合計規模保守估計在1.1萬億左右。
銀行股權質押敞口及敏感性分析
根據股票質押市場的公開數據,我們可以對銀行牽涉其中的二級市場風險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我們估算上市公司2014 年1 月以來的股權質押業務中:1)資金來源來自銀行的融資規模大約為3110億,占所有股權質押融資規模的22%;來自信托公司的融資規模大約1670億,占比12%;2)銀行資金已在平倉線以下的融資額占比為12%(約370億),在警戒線以下平倉線以上的占比為21%(約660億), 信托資金占比基本與銀行資金相同。銀行和信托公司目前約有33%的融資已低于警戒線以下,上市公司融資主體面臨增加抵質押物的風險。若一旦觸及質押率底線,則銀行可能會對該部分融資貸款迚行“相關處理”。但需要說明的是,在確認壞賬并提起訴訟之前,銀行并沒有權力對這部分質押股票在二級市場平倉賣出操作。
投資建議:
近來隨著銀行票據業務風險的逐步暴露和市場下跌所造成的對于銀行資金入市風險的擔憂將對銀行板塊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我們認為對于銀行來說整體風險仍然可控,節前資金面的寬松也減少了短期發生流動性危機的概率。
板塊目前對應2016 年PB0.79x,我們認為短期板塊走勢更多將受到市場情緒影響,市場避險情緒的提升仍將使板塊具有防御性配置價值,個股方面,我們推薦以工行為首的大行及南京、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