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29日訊
中字頭概念股早盤走強,個股僅中石油飄綠。截至發稿,中國中鐵漲停,中國鐵建漲逾7%,中國交建漲逾5%,中國電建、中國中車等亦漲幅居前。
【個股點兵】
中國中鐵
公司是集勘察設計、施工安裝、房地產開發、工業制造、科研咨詢、工程監理、資本經營、金融信托和外經外貿于一體的多功能、特大型企業集團,屬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2015年11月24日,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中鐵馬來公司與馬來西亞當地公司依海控股組建的聯營體獲得了收購馬來西亞一馬地產有限公司持有的邦達公司60%股權的收購交易權。中國中鐵作為聯營體中的一方,將有機會參與大馬城項目的多項工程內容。中國中鐵不僅具有較強的鐵路建設優勢,還具備市政工程建設、公路建設、房地產開發以及勘察設計與咨詢服務等項目承攬能力,此次大馬城項目涉及的工程范圍與中國中鐵主營業務范圍有很高的契合度,對于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在該項目上的競標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將實現全業務線的海外拓展。
中鐵二局
公司擁有鐵路工程施工、公路、市政公用工程等總承包特級資質,以及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專業承包資質,主營各類工業、能源、交通等工程項目施工承包和機械租賃,是中國鐵路建設系統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在咬合樁結構的施工工藝和理論分析計算、梁上架梁、全新世沖淤沉積層地鐵明挖車站施工技術等方面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帶一路”相關規劃、配套支持政策出臺后中國工程公司走出去步伐將明顯加快。公司將是泛
亞鐵路的最大受益者,預計到2020年,世界鐵路總投資額將超過15萬億元,平均每年投資金額將達2.5萬億元,中國企業每年獲得的市場份額或將達3750億元。母公司中國中鐵或將獲得超過2500億元的市場份額,公司總部座落于四川成都,將直接受益于泛
亞鐵路建設。
中國鐵建
公司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具實力、最具規模的特大型綜合建設集團之一。目前,公司海外業務開展良好,具有在多國建造鐵路、高鐵的豐富經驗,業務遍及世界83個國家。在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借一帶一路東風繼續擴展海外業務。同時,公司具有國改預期,國家大力推動國改做大做強央企,使其在國際市場更具競爭力,參照兩車合并,公司與中鐵具有較高的合并預期。
中工國際
公司主營業務是國際工程總承包,公司具有豐富的國際工程總承包管理經驗,截至目前已完成了數十個大型交鑰匙工程和成套設備進出口項目,業務范圍涉及東南亞、南亞、中亞、中東、非洲、南美洲及加勒比地區諸國。公司海外項目業績將有望持續釋放,國際工程承包主業具備發展空間,并充分受益于“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和人民幣匯率調整。
中材國際
公司主要從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建設業務,包括水泥生產線的研發與設計、裝務采購及制造、設備安裝等業務,是國內外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工程建設的領軍企業,在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系統總承包市場占有絕對的市場份額。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下,公司積極尋找海外投資機會,拓展盈利渠道。目前公司正在積極與各個絲路基金進行接洽,尋找合作的可能。由于海外水泥利潤空間巨大,公司未來將進一步拓展除EPC外的生產線建設的投資、運營等凈利率高的業務。目前公司正大力拓展低碳環保業務,并收購安徽節源拓展合同能源管理,環保等新產業將逐步成為主業之一。
中國電建
公司是中央管理的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整體改制并控股創立的股份公司,是跨國經營的綜合性大型企業,是中國規模最大、科技水平領先、最具實力、行業品牌影響力最強的水利水電建設企業。主營業務包括工程承包、電力投資與運營、設備制造與租賃、房地產開發等。公司建筑業務廣泛,在公路、鐵路、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產業協同優勢顯著。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持續推進,公司海外業務有望迎來高速發展。此外,電建集團的資產注入大力提升公司國企改革預期,未來或將持續受益。
中國交建
公司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港口設計及建設企業;中國領先的公路、橋梁建設及設計企業;中國領先的鐵路建設企業;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的疏浚企業;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起重機制造商;中國最大的國際工程承包商,中國最大的國際設計公司。公司業務足跡遍及中國所有省、市、自治區及港澳特區和世界76個國家和地區。全面受益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海外業務發展前景廣闊,已成為大型建筑央企中海外業務占比最高、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公司。國企改革、商業模式、資本運作及海外拓展有助業績估值持續提升。其一,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即將出臺,將催化公司層面制定具體改革方案,二級板塊分拆、激勵、混合所有制等也將有利于公司的持續發展。其二,“五商”戰略、大舉開展投資業務以及城市綜合開發等商業模式創新助力持續成長。其三,發行優先股幫助公司降低資產負債率、提升業績;通過資產證券化、租賃、產業基金等方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本,為業務開展提供金融支持。其四,收購JohnHolland,成功進入澳洲、新西蘭以及其他一些市場,并補充公司在水務和鐵路的建設及運營方面的專業能力。
中國核電
公司經營范圍涵蓋核電項目的開發、投資、建設、運營與管理,核電運行安全技術研究及相關技術服務與咨詢業務等領域。15年核電重啟,中國核電發布我國首套核電軟件包以及一體化軟件平臺,三代技術趨于成熟;12月份國務院一次核準4臺核電機組,催化產業景氣向上。未來中國將繼美國、法國、日本、俄羅斯之后成為全球核電成長的主要驅動力。核電海外擴張和內陸啟動將繼續拉升板塊估值,裝備類企業今年將先后迎來訂單拐點,業績拐點于今明年開始體現,其中手握核心原材料、新產品品類儲備豐富、以及布局核電后市場的先行者會實現業績大幅增長。目前內陸籌建核電機組近100座,規模達120Gw,是現有裝機量的4倍以上,如批準內陸核電建設,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同時隨著三代技術的成熟,核電繼高鐵之后成為新的名片,目前全球“一帶一路”國家共計劃新建77座核電機組,合計83Gw的裝機容量,是國內裝機量的近3倍,10%-20%的市場份額就意味著每年約2-3臺機組的出口量。未來內陸及海外核電市場或超預期,帶動核電產業景氣高漲。中國核電作為核電板塊的最純正標的,有望從中持續受益。
中海集運
公司業務覆蓋范圍為華東及長江三角洲等六省兩直轄市,經營近、遠洋集裝箱運輸貨運業務;國內沿海的內貿集裝箱運輸代理業務。通過四大航運企業整合,申萬宏源分析認為,公司將形成四大優勢:其一,集運航線重合度較高,易于開展倉位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其二,在大船化驅使下,兩大集運船隊規模不具優勢,形成合力有利于市場競爭;其三,內貿集運以開展合作,同時管理層之前互為任用,具有較好合作基礎;其四,干散貨、油運均通過體外成立公司的方式實現合作,未來優先從集運開始整合的可能性較高。參照中車整合的股價走勢,整合預期的釋放,會為幾大航運企業提供交易性機會。中海集運作為業務種類最為單一的集運上市企業,加之集運行業整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公司或將成為本輪航運整合的龍頭。同時,集運環節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一環,公司將持續穩定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