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彩電市場逆市上揚的同時,彩電企業的發展卻呈現“冰火兩重天”的不同境遇。一方面是樂視、小米等新品牌的爆發式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康佳等老牌企業的巨虧。據日前康佳發布2015年業績預告顯示,康佳預計虧損12億-14億元,這也是康佳過去十年來遭遇的最大虧損。業內專家分析,康佳虧損固然與補貼退款、管理層動蕩、人民幣匯率波動有關,但也和品牌未能完成重塑,嚴重脫離新消費需求息息相關。
上周五,康佳對外發布2015年業績預告。公告預計,2015年度,康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2億-14億元,而2014年度,凈利潤為5262.35萬元。康佳在公告中指出,虧損主要是受補貼退款、貨幣匯率波動以及高層變動影響所致。其中受補貼退款影響2.2億元,因為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的波動,虧損約2億元。
雖然上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康佳虧損,在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看來,這也并非全部原因。品牌遲遲未能重塑升級,也是康佳虧損的一大原因,這也是國內外諸多老牌彩電廠商亟待突破的難題。
事實上,相比起老牌彩電廠商,樂視、小米、微鯨、風行等新品牌,在銷量方面卻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比如樂視超級電視2015年銷量突破300萬臺,小米電視銷量同比增長超過100%。而微鯨和風行,盡管都是2015年入市新品牌,卻都取得不小的成績。
正是因為這些新品牌的加入,中國彩電市場在2015年得以逆市增長。在日前舉辦的2015年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暨彩電行業研究發布會上,奧維云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彩電出貨2.3億臺,同比下降2.5%,但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達4674萬臺,同比增長4.8%。
奧維云網黑電事業部總經理董敏也指出,因智能化演進,客廳這一入口的吸引力持續飆升,更多品牌進入搶奪市場份額。而互聯網品牌的低價策略使得品牌競爭日益激烈,2015年國內老牌彩電品牌的市場零售份額為77%,較去年下降3.8個百分點;互聯網品牌的市場零售份額為10%,較去年上升5.1個百分點。
互聯網品牌的崛起,除了低價策略外,也與企業與消費群體貼近相關。當下彩電消費群體正在向“80后”、“90后”年輕用戶轉移,相比之下,互聯網品牌距離這些用戶更近,并不斷觸發品牌升級,如日前樂視集體換標,推出全新的標識。
事實上國產彩電老品牌近年來也在紛紛尋求品牌升級。如長虹推出的全新三坐標戰略、TCL推出智能+互聯網與產品+服務的“雙+”戰略。日前TCL還啟動第三屆TCL希望工程“燭光獎”,結合當下創新公益,為鄉村教師打造公眾扶助平臺,希望帶動更多人關愛鄉村老師,傳遞愛與溫暖的品牌文化。
產業觀察家表示,中國彩電市場已經步入了一個全產業鏈變革的眾屏時代,包括眾多品牌的屏、眾多作用的屏、眾多種類的屏,彩電產業轉型升級日趨明顯、產品創新層出不窮、技術革新日新月異。與此同時,用戶群體在發現變遷,對于老牌彩電廠商來說,除了在產品技術、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外,還需要重塑品牌的年輕化、時尚化。(陳維)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