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月29日電(記者李鯤、周潤健)為支持創新、創業,天津各級政府、高校、創業平臺和投資方越來越重視向創業者提供“精準支持”。
中國民航大學黨委書記景一宏說:“根據我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跟蹤觀察,目前大學生創業者群體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資金問題,而是缺少把創意變成創業的指導。”學校為學生創業設立了規模約300萬元的基金,但目前創業導師相對缺乏,因而學校正在鼓勵、聯系更多的教師和企業結合自己的教學和業務指導學生創業。
曹旦曲是中國民航大學會計專業大三學生,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天津葉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他的公司注冊于2015年初,主要為航空專業學生和工作人員提供英語培訓服務,一年來的銷售收入約為90萬元。
“學校幫助我們注冊企業,幫助我們下賬報賬,這對一個大學生創業團隊而言非常重要,而除此之外,我們對獲取商業信息和法律方面的指導也迫切需要。”曹旦曲說。
目前,僅天津市已認定的眾創空間數量便達到106個,其中55個區縣眾創空間已經聚集了5400余名創客、近1200個創業團隊和近1200家初創企業。
天津首批認定的眾創空間凱利達創投咖啡創始人呂鵬輝表示,根據他們在全國范圍內的調研,我國目前創業成功率不足3%,“雖然國家和各地都為扶持創新創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能否利用好他們滿足創業者的需求始終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天津市和平區區長彭三認為,當前政府扶持創業需要借助一些專業的企業孵化中介載體,一手牽政府、一手牽創業團隊,把創業團隊的難題和政府政策有效對接。
他說,政府作為管理者直接對創業者“號脈”容易號不準,相比之下,市場中的一些企業孵化載體卻能夠根據政策為創業者提供知識產權保護、心理咨詢等各項業務。“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引入這些載體,就可以為創業者提供定制式服務,不同于原來政府包辦,這是一種精準式的支持和服務。”
據彭三介紹,和平區政府正在和其轄區內因為受到電商沖擊等原因停止營業的百盛、津匯等商場場地產權人進行對接,引入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知名企業孵化機構,將這里改造成全新的雙創空間。
創業需要資金支持,但在當前的環境下更需要“按需服務”。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王曉鵬告訴記者,他主要經營無人機組裝和航拍業務。他不僅從凱利達得到投資,還學會了如何運營一家企業。
凱立達天使投資俱樂部運行半年來吸納42位上百億資產的會員,眾籌資金63億元,已有28個項目獲得總額達2.6億元的融資支持。凱立達眾創空間先后進駐近200個創業團隊和375個創業項目,孵化注冊140多家企業,成活率3%左右。
福萊特集團創始人李云飛表示,創業是一個長線的問題,“經過幾年的經驗,除了投資,我在幫助創業者時,更注重觀察他們的切實需要,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成功率更高。”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