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風云際會的《少帥》在眼下動輒“IP”的電視熒幕上格外扎眼,除了因為故事主角張學良這個人物本身所富蘊的傳奇與爭議,在劇中縱情馳騁的戲骨們更是為《少帥》鑄造“國產良心”增添了砝碼,甚至于相形之下使得在年輕演員中演技可謂之佼佼的文章多有見絀。
其實倒真不是文章不努力,從開頭的紈绔子弟到中后期摯友背叛、父親離世,東北被占的國難家仇負身,張學良這個角色形象的復雜度與立體感確實超出了常規。加之歷史上的少帥張學良本身就是個功過是非眾說紛紜的人物,想要讓各方和順信服顯然也并非易事。文章自己也承認自己最開始確實“沒膽兒接”,后來是覺得和張黎導演、前輩李雪健合作的誘惑實在太大才答應下來的。為了深入角色,他不但閱讀了導演提供的所有書籍和資料,還特意向東北朋友取經,專門琢磨東北人言行中的特點。盡管在正片中文章給人感覺的“民國味”還差了點意思,但無論在處理感情上花花公子式的輕慢,還是父子間反抗與屈從間的矛盾,亦或是爾虞我詐中的思慮,文章在情緒上的詮釋都能算得上到位。至于與李雪健演技上的差距,更多還是源于時間的沉淀與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