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起你看過哪些紀錄片,可能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會是《舌尖上的中國》。這是一個讓人又憂又喜的答案,憂在紀錄片雖然極具社會價值與教育意義但還仍處于相對小眾的層面,喜在我們已經走在紀錄片大眾化、市場化的道路上。
根據《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5》的數據,僅2014年紀錄片行業年度生產總投入達到19億元,總收入約30億元,平均每年以33%的增速在膨脹。而且隨著移動端的普及和新媒體的崛起,紀錄片產業由萌芽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在這其中在線視頻網站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在線視頻網站“有錢任性燒”的年代已經過去了,拼個你死我活倒不如將重心放在提升盈利能力及打造核心自制內容上。說到自制內容,時下熱播的《羋月傳》及《太子妃升職記》著實給各大視頻網站及傳統電視臺好好上了一臺內容自制課,兩部刷屏熱劇均出自樂視之手,除了聚焦娛樂自制內容,在紀錄片這個新的自制內容方向上,樂視在開年之際也是再祭大手筆,接檔《太子妃升職記》的樂視自制紀錄片《傳家》,將于1月26日登陸央視,樂視視頻也緊隨其后同步播出。作為今年唯一一部在線并能在央視平臺播出的自制紀錄片,可謂為在線視頻行業打響了新年第一槍。
圖為樂視《傳家》海報
《傳家》不僅獲得央視的認可,業內人士也表示十分看好,原因有三:
一、視頻網站正成長為觀看紀錄片的新平臺
來自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關于“紀錄片觀看渠道”的網上調查結果顯示:網絡占70%,電視占56%,展映占18%,院線占5%。網絡無疑給紀錄片的傳播和推廣帶來了更多的契機,也激發了國產紀錄片在內容上的不斷創新突破。舉個實例,央視視頻網站中國網絡電視臺的統計顯示,到2013年上半年,通過網絡平臺和手機電視觀看《舌尖上的中國》的觀眾已經超過67%,通過傳統電視平臺收看的卻不到33%。樂視視頻作為國內視頻網站的第一梯隊,在內容端的不斷發力已牢牢占據較大的視頻流量。隨著大眾觀看習慣從電視朝網絡的遷移,《傳家》的點播量前景可期。
二、視頻網站的內容高度同質化,紀錄片可成突圍新利器
“娛樂至死”的年代,大家已經逐漸麻木,口水電影、寡淡的電視劇都已提不起大家的觀賞熱情,視頻網站要想在自身平臺上留住不同層次、不同內容需求的用戶,尋求新的內容制作方向已是迫在眉睫,誰先搶得先機必然先得紅利。《傳家》作為一部卡位“尋回中國人生活的味道”的紀錄片,在臨近傳統新春佳節的時間節點上,在各家除了搞笑劇就是脫口秀的當下,可謂讓人耳目一新,值得咀嚼回味。視頻網站經歷了野蠻生長之后,必將逐步將走向內容精細化運營,差異化內容成為視頻網站的生存之本。
三、高品質、有感知的內容才會被用戶買單
《傳家》這部紀錄片,分6集大型系列人文紀錄片和30集微記錄系列短片兩部分,以“家、人、事、情”為內容脈絡,深度挖掘中國傳家智慧與生活文化。在煩擾的當下社會中追尋傳統文化之美,尋求中國人的生活味道,體驗中國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智慧,為這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提供一種減壓方式,一種人生選擇和一片溫情。
圖為樂視《傳家》海報
據《傳家》出品團隊透露,《傳家》的投資費用與賣出費用持平,只為帶來更高的作品品質,而作為今年唯一一檔輸出到央視的節目,《傳家》可謂兼得了商業成就與藝術價值。在內容上如此“接地氣”,在品質上又如此“高大上”,觀眾自然樂意買單。
雖然紀錄片市場還處于用戶培育階段,但回暖勢頭明顯。在盈利上雖并未受到大多數廣告主的青睞,但在綜藝娛樂內容大行其道的今天,樂視除在自己擅長的內容領域內繼續發力佳作不斷外,也扛起了把紀錄片這一藝術價值極高的內容形式的大旗,樂視的“生態化反”效用正逐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