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湖科技經歷重組失敗,業績連續兩年巨虧
一年算下來,因業績連續虧損而有退市風險的公司卻只有12家。統計顯示,在目前45家ST上市公司中,有約半數的公司通過資產重組等方式,很有可能再次咸魚翻生。
難以扭虧者風險加大
根據統計,截至1月20日,今年有12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告。另外,還有3家公司股票簡稱已經被加上了“*ST”,處于退市風險警示狀態。*ST新億此前公告,如公司債權人未表決通過《重整計劃》(草案),或出資人未表決通過《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則公司進行二次表決,如二次表決仍未通過,人民法院又不予批準《重整計劃》(草案),公司將直接進行清算、解散,公司股票將注銷。如果此事成真,將成為近年來較為少見的徹底的退市公司。
在上述12家存在退市風險的公司中,有6家公司因為凈利潤連續兩年出現虧損。如星湖科技公告稱,公司2014年虧損,預計2015年仍將虧損,根據有關規定,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經歷了重組失敗的星湖科技,昨日發布業績預告,稱全年將預虧4.2億元,加之2014年業績同樣虧損逾億元,連續兩年巨虧可能會導致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事實上,為避免虧損,星湖科技為避免退市的命運,發布了幾十次重組公告,復牌時間也一延再延。直到去年10月份,星湖科技終于披露其正在洽談重組的多家醫藥公司的情況,公司擬收購從事生物醫藥的五家公司。
在上述收購面臨眾多不確定因素后,星湖科技決定“改道”收購具有廣東國資背景的廣東鹽業健康大廚房部分股權。不過,隨著新股發行開始實行注冊制的消息后,其對鹽業的重組也以失敗告終。星湖科技的命運,或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注冊制下市場對殼資源認識的分歧。
而受去年股災期間多家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影響,今年有不少公司表示很可能會因此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如同花順、榮豐控股、福建金森等6家公司,均發布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根據有關規定決定對公司信息披露事項進行立案調查。
廣東公司占三分之一
在上述12家很可能退市的公司中,除6家是受立案調查影響外,其他6家都是因為業績虧損。在這些虧損行業中,屬于傳統行業的有4家,主要是八一鋼鐵、韶鋼松山、云維股份、星湖科技。
而按地區來看,廣東居然占據了三分之一。如韶鋼松山近日發布公告稱,鑒于公司2014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公司2015年度的凈利潤亦為負值。根據有關規定,若公司連續兩年虧損,公司股票在公司2015年年度報告披露后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不少投資者表示,A股公司這些不死鳥,嚴重影響了上市公司的平均盈利水平,也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因為不少殼資源總是通過與大股東的資產交易來保殼,根本不具備持續的盈利能力。記者韓平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