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22日訊
證券時報
李克強: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專題會,研究抓好今年有關重點工作。
會上,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國資委等部門負責人作了匯報,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李克強說,做好全年工作,抓好開局起步至關重要。當前,世界經濟低迷、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仍在持續,主要經濟體走勢繼續分化,宏觀政策調整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仍在加深。我們必須對面臨的困難挑戰和風險有充分估計,增強憂患意識,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基本態勢仍然向好,新產業、新業態孕育的新動能不斷壯大,要堅定信心,迎難而進,牢牢扭住發展第一要務,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調控思路和方式,突出重點,選準抓手,鉚足干勁,埋頭苦干,逐個破解發展、改革、民生等方面的難題,在推動升級中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李克強指出,實現良好開局,推動穩增長、調結構,必須堅持改革、突出重點,用好供給側和需求側管理的基本手段,多出新招實招硬招,以壯士斷腕的精神予以推進。一方面,繼續加快培育新動能。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要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結合實施“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推動各類企業注重技術創新、生產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創造新的有效供給,更好適應需求結構升級。另一方面,堅持用改革的辦法,運用好市場倒逼機制,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抓住化解過剩產能、消化不合理庫存、促進企業降本增效等方面的難點問題,綜合施策,率先從鋼鐵、煤炭行業入手取得突破,增強企業自身活力和投資意愿,努力縮短轉型陣痛期,有效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加快補上農業、服務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方面的短板,帶動擴大有效需求,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新舊動能轉換是辯證統一的,新動能成長起來,創造出大量就業崗位,就能為傳統產業增效升級和人員分流創造條件;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激活沉淀的要素資源,也可為新動能成長騰出空間。
寒潮繼續襲擊全球市場
最強寒潮來襲,各地氣溫急速下降。而在金融市場,同樣有一股“寒潮”來襲,威力還不小。
就在20日,繼香港市場大跌后,日本、英國、德國、法國股市均從去年高點下跌20%,從而進入“熊市”。MSCI全球指數較去年高位下跌超過20%,正式陷入技術性熊市,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而在昨日,多國股市繼續下跌,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下跌2.43%,報收16017點。韓國綜合指數收報1841點,下跌0.27%。中國香港恒生指數下跌1.82%,盤中跌幅超過3%。
彭博根據全球63個最大市場行情匯編的數據顯示,現在全球各地已經至少有40個國家的股市墜入“熊市”,這些市場的總規模達到27萬億美元,印度股市距離這道“紅線”也只差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