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的女性作者
這樣的結果與過去十年中大多數類似的調查結果形成了鮮明對比。2003年,BBC組織“大閱讀”活動,旨在找尋英國人最愛的小說,前十名的作品中只有四本是女性作家作品。2008年,《時代雜志》選出了1945年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作家。結果呢?只有四分之一是女性。2014年,《每日電訊報》選出了“史上最佳的20部英國和愛爾蘭小說”,其中有八本是女性作品,比例稍有提高,但依然尚未過半,算不上這一新趨勢的開端。
今年早些時候,《每日電訊報》給出了新榜單:人人必看的100本書。前十名中女性作家作品只有三部,整個榜單中也只有寥寥19本女性作家作品。同時,《觀察家報》首席文學專家羅伯特?麥克拉姆用兩年時間排出了他的“100本最佳英語小說”榜單。他在八月份公布了前十名排名,其中有四部小說作者為女性。然而,在100部由他選上榜的小說中,女性作家的作品只占五分之一。
投票選出的作品中有三分之一成書于18世紀至19世紀,包括瑪麗?雪萊的《弗拉肯斯坦》(來源:理查德?羅斯維爾/維基共享資源)
那么,從BBC文化欄目的投票中,我們能發現什么呢?首先,這次投票對象只針對英國小說,而非世界范圍內的英語文學。另一個不同,是他們沒有將作品范圍限制在某一個時間段內,評選范圍很廣,從歷史上第一本英文小說——1719年丹尼爾?笛福的《魯賓遜漂流記》,到2010年之后出版的小說,都有入圍。然而,這些不同都無法解釋這一次投票中女性作者作品數量的增加。畢竟,美國一直有閃現偉大女性作家的傳統,對于女性而言,在1945年——也就是《時代周刊》排名中作品開始的時間——之后開始文學創作生涯,要比1945年之前容易得多。
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到燈塔去》和《達洛維夫人》都在前十名榜單中表現出色,其他四名女性作家的作品也是如此。(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BBC文化欄目的投票與其他排名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它完全聽取了英國之外的文學評論家的意見。文學家們除了性別盡可能男女均等之外,分別來自不同國家,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丹麥和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