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國家統計局召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顯示,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國經濟發展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GDP為676708億元,比2014年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0%,二季度增長7.0%,三季度增長6.9%,四季度增長6.8%。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0863億元,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78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341567億元,增長8.3%。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6%。
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表示,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發展的結構轉型期,在這種情況下,資源環境條件、市場環境條件、供需條件都發生了變化,中國能夠取得6.9%的增長速度,來之不易。尤其是在當前的國際環境條件下,中國6.9%的速度還是一枝獨秀,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在25%以上。
縱觀2015年,中國經濟接受著一次次全新的挑戰,各行各業在2015年對挑戰的感受各異,而宏觀數據表明,結構持續改善,曙光已經出現。
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張超表示,實體經濟增速低位徘徊,就像病人在吃治本的藥,一旦好轉,未來我國經濟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和動力。相反,如果政府繼續以“管理需求和投資”的思路為經濟托底,這只會延緩問題的爆發,并且讓下一次爆發的成本更大。
張超表示,壓力釋放期也是中國經濟的“吃糠咽菜”期,尤其是產能過剩和“僵尸”較多行業的企業逐漸修復資產負債表并恢復盈利能力時,中國GDP增長將重歸結構健康、速度適度的新增長時代。要敢于正視我國經濟的困難,正確應對增速放緩的事實,努力培養新的增長動力,將成為2016年的主要任務。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6年中國經濟“掛低擋,穩油門”。2016年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之年,改革的推進猶如爬坡,不進則退。
“通常而言,駕駛員在遇到陡坡的時候會掛低檔以增加扭矩,同時穩住油門保持速度。政府在今年也需要進行類似地操作,才能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避免硬著陸。具體而言,就是在‘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在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同時,也積極穩定需求,避免經濟大起大落。”章俊告訴記者。(記者蘇詩鈺)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