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政策是好的,為什么到下面就走了樣?”1月15日,湖北孝感市大悟縣宣化店鎮多名學生家長反映,當地金山中學發放寄宿貧困生補助金時“走過場”。孩子配合拍完照后就得走人,錢沒能拿到一分。
>>調查多人證實拍照后“人走錢留”
宣化店鎮位于大悟縣東北部,是革命老區,當地經濟欠發達。17日上午,記者驅車趕到金山中學。
記者在金山中學看到,校內沒有運動跑道,路面也沒有硬化,各種設施顯得十分老舊,校門上甚至沒有懸掛牌子。有學生說,之前牌子太破了掛不住,所以摘了。10分鐘后,在校補課的初三學生開始放學,他們三五成群到食堂打飯,然后站在寒風中吃起來。
記者隨機問了幾名初三學生,得知該校共有四個年級,除了初中三個年級外,還有小學六年級。對于之前舉錢拍照卻沒拿到錢一事,他們紛紛表示“之前領了表的都去拍了,還簽了字”。
聊天中,一名學生還透露,有一名初三同學不想上學了,決定近期退學,可是聽說拍照能拿到補助,也還是配合拍完了照。記者找到這名學生洋洋(化名),他向記者比劃起來,“就是拿著錢舉著,笑不出來也要裝笑,不然得重拍”。
“我們進去的時候,隔壁班的那些同學剛剛拍完。”另一名同學說,學校四個年級,拍了照的有100多人,但最后都沒有拿到錢。一名同學拍完照拿著那沓錢還數了數,“有1000多元,沒數太清楚就被老師催著走人了”。
一些同學表示,老師說過,這些錢會留著抵扣住宿生的飯票。但如何抵扣,老師沒有詳細說,他們也不清楚。
>>校方回應現金沒發是怕學生弄丟了
采訪中,多名學生表示,現場組織拍照、簽字的是一名教英語的何姓老師。17日下午,記者就此事向金山中學校方求證,并找到學生所說的這名何老師,他受訪時說,此事的確是由校方交給他辦理,他認為此舉并無不妥。
何老師介紹,按照國家規定,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住宿生中的貧困生,財政每年都會發放補助金。就該校來說,六年級每年每生1000元補助,初中生每年每生1250元。前些年,學校將這些補助金都沖抵了學生的伙食費。
何老師說,該校寄宿生每月都憑飯票到食堂打飯,他接手這項工作后,不少班主任反映,班里有些學生拿了飯票吃了飯,卻欠下伙食費。所以老師們建議貧困生補助可暫時留著,沖抵學生今年伙食費,如有余額也可以預留到下學期,沖抵伙食費。
那為啥要被安排舉著
錢拍照,還要笑臉相迎呢?“領助學金總不能愁眉苦臉吧?”何老師說,學校也意識到錢很敏感,有關方面檢查也很嚴,拍照簽字主要是為了留檔存證。那最后怎么拍了照又不發錢呢?他稱,沒發錢是考慮到怕學生弄丟了,到時候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說不清楚。
據了解,該校有600多名學生,寄宿生有200多人,前日拍照簽字的寄宿貧困生有183人。何老師對記者說,183個人拍了183張照,留照存檔。記者提出要看看時,他說當時是請鎮上照相館的師傅照的,底片還在照相師傅那里。
下一步,這筆補助金會以何種形式發放?何老師表示,學生拍照簽字是第一步程序,整個程序還沒走完,還得請班主任和學生家長、監護人簽字。“準備下周一,我們通知家長來學校領錢的,到時候把剩下的程序走完。”
>>追問補助金為啥成了糊涂賬?
金山中學多名貧困生家長反映,學生吃飯一般都是先交錢才能領到飯票,不太可能存在學生吃了飯還欠錢的情況。
一名學生家長稱,去年9月份以來,他為了上初三的孩子,已經交了近4000元給學校,這些錢除了伙食費、資料費外,還有很多搞不清的名目。“義務教育沒有學費了,其他費用卻比過去更多,這是一筆糊涂賬。”
李先生表示,此前他們也配合學校填了貧困生信息表,但都是石沉大海。此前幾年,孩子們的住宿貧困生補助金去了哪,他們也一無所知。
記者了解到,2014年12月1日,湖北省教育廳和財政廳曾聯合下發《湖北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辦法》)。《辦法》中明確指出,該省享受該項補貼的對象為: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含特殊教育)家庭經濟困難的在校寄宿學生。基本標準為:小學生4元/天,初中生(含特殊教育學生)5元/天。每學期在校時間均按125天計算。《辦法》規定,該項資金必須以現金或銀行存折(卡)形式分學期一次性足額發放給受助學生本人或其監護人,不得以食堂卡或餐票、校園卡以及實物抵等形式發放。實行現金發放的,應由學生本人或監護人簽字確認后領取,其他任何人不得代領代簽。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