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鹿晗和井柏然等主演的電影《盜墓筆記》13日發布首款角色海報,鹿晗飾演的吳邪海報排在第一位,井柏然飾演的張起靈海報排在了最后一位。昨日井柏然經紀人在微博“手撕”鹿晗,隨即引發雙方粉絲大戰。
實際上,娛樂圈爭排位的現象非常普遍,從海報到通稿,從紅毯到發布會,無處不在。業內人士表示,這背后都是一個“利”字在作怪,也有人表示,想耍小聰明并沒多大用,最終靠的還是才華與實力。
緣起:海報“番位”遭質疑
電影版《盜墓筆記》在發給各大媒體的通稿與官方微博上,無論是提及演員的順序還是五張海報的排位時,飾演吳邪的鹿晗排在最前面,然后依次是馬思純、王景春和張博寧,而飾演張起靈的井柏然,則被排在第五,也就是末尾,對此片方給粉絲的回復是,這個安排是為了讓井柏然“壓軸”。
井柏然方面:“壓軸”只是片方說法
14日,井柏然的經紀人張阿信就電影版《盜墓筆記》宣傳海報的“番位”問題,在個人微博上指責鹿晗的團隊與電影制作方,開啟手撕模式,隨后秒刪,但兩位人氣爆棚的藝人的粉絲們卻不肯罷休,戰火持續燃燒。
在微博中,張阿信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關于盜墓,我們讓,不撕。”他提到,井柏然方為了這部戲已經做了很大的讓步,最初在角色選擇上,因為片方要用新的演員組合,井柏然已經從吳邪讓步到張起靈。而在拍攝時,鹿晗將近過半的時間都在請假,但井柏然作為有專業態度的演員,全程駐組,每天穿著幾十斤重的戲服從5點拍攝至深夜。
張阿信還表示,絕不同意鹿晗方臨時提出“所有單人海報加入每個演員的番位”一事:“(片方)一再承諾這不是粉絲電影,是個大格局電影,現在是鬧什么?現在請告知我要退讓的底線?”
他還表示:“既然鹿家要第一,我們必須排在最后一個……最大地遠離鹿晗。”此外,他表示海報不接受橫版PS拼圖,所有井柏然的形象必須在最左邊。
至于“壓軸”一說,井柏然方面稱只是片方的說法,“樂視影業(出品方)的宣傳方式有時候也會讓我們有些措手不及”。
鹿晗粉絲:對方血口噴人
截至記者發稿時止,此次爭議中的另一方當事人鹿晗方面暫未對此事作出回應。但由于兩方都是當紅偶像,粉絲之間的網上“掐架”已經勢如水火。
面對井柏然方的指控,鹿晗粉絲發聲明回應稱:《盜墓筆記》中吳邪本來就是絕對男主角,是井柏然方面自己要求把宣傳順序一律放到最后,做到“最大化的遠離”。
對于鹿晗在拍攝中近半時間都在請假的說法,粉絲會認為是“血口噴人”:鹿晗在寒冬里依舊堅持帶病拍戲,只有一次是醫生強制休息,才不得不請假,只有三天,其他行程都是跟片方協商后的正常行程,“這并不能成為污蔑一個藝人不敬業的理由”,同時指責井方的行程也一直在進行中。
也有粉絲認為,經紀人團隊問題不要上升到藝人:“團隊行為不要上升到本人,對片方不滿完全可以自行爭取。這件事情從上到下,完全一個大寫的LOW!喜歡井柏然,但對他經紀人無語,起碼的尊重得有!”
三叔發聲:三五年后只剩下電影
對于此事,《盜墓筆記》原作者南派三叔表示:“很理解粉絲對偶像的喜歡,我的責任是把兩個演員對我的信任體現在劇本里,不妨等看電影誰演得更好,才更公平。其他東西是煙花,三五年后只剩下電影。他們能否被記住,只能由他們的才華決定。”
漲知識:何為番位?就是委婉地講排名
“番位”,對于影視圈外的人來說,肯定是個陌生詞。“番位”就是把排名說得委婉一點,就是演員出現在宣傳物料和電影中的排位次序,一般來講,“番位”是按演員的影響力來排的:“一番”也就是排在第一位的演員。有經紀人表示,“番位”順序一般都會提前寫在合同。但是,如果兩位演員知名度相當、戲份并重,可能會在合同里模糊這點,在宣傳開始前看誰的團隊強勢,誰就寫在前面。
爭什么?
沒有什么是不爭的
事實上,鹿晗和井柏然此次爭排位雖有為電影炒作、博關注的嫌疑,但爭排位確實是娛樂圈的普遍現象。到底明星們會為哪些東西爭呢?本報記者為此采訪了幾位業內人士,得到的答案是:什么都爭。
某影視公司宣傳透露,明星們對有順序的東西都比較在意,但凡開發布會,他們就操碎了心。比如,現場海報名字怎么排、個人的頭像大小、位置怎么分、是站還是蹲,發布會和紅毯中,誰先出場、誰后出場都要慢慢磨,極度考驗情商智商,宣傳方都表示很頭疼,“應付這些事占了我們工作的很大一部分”。
更奇葩的是,有的還涉及到酒店待遇、彼此用餐的標準、服裝化妝費用的相互比較。
在哪兒爭?
去這些地方觀察排位
關于排位,大家比較早的認識源于TVB一年一度的臺慶頒獎禮,哪個站在前排,哪個能和當時的老板邵逸夫站在一起,就證明誰更受重視。
而除了海報、通稿、發布會等地方,大的經紀公司、影視公司制作的臺歷也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對象,從臺歷中,你都能看出誰是一哥一姐。
雜志合照時也是能觀察各家排位的“隱秘角落”,比如,一些著名時尚雜志年度合照中,誰的位置突出,誰站誰坐,誰搭著誰,都能引起大家熱議。
還有,在娛樂公司年會上,誰能挽著老板亮相,誰幾乎就是最當紅的。
為什么爭?
刷存在感刷業績
某一線藝人的經紀人向記者透露,排位往往發生在同檔藝人之間,“比如章子怡跟Angelababy站在一起,兩邊都不會有人去爭排位,但如果倪妮跟Angelababy站一起,就像《新娘大作戰》里,兩邊藝人公司就會去爭取一下,因為這涉及到你團隊的態度,體現一個人的地位,誰排在了后面,誰就算是輸了”。
在這位經紀人看來,這并不是純粹的一時意氣之爭,最終是由利益所導致:“外界看起來就是偶爾拍個海報、走個場,好像不會有太大影響,但一次兩次下來,就很容易形成慣例,藝人就是要出名、受關注,長此以往你的地位和存在感就在那里了,包括品牌的選擇、電視臺的選擇、影視資源,都會容易形成固定印象,‘哦,誰會在誰后面一點’,這個當然就會直接影響藝人的身價、片酬,所以該爭的還是要爭,不要用有色眼鏡去看待。”
另有宣傳人員透露,這種爭奪某些時候是為了宣傳業績:“藝人并沒有那么計較,但是身邊的團隊會特別在乎,就會暗自使勁,因為這表明他們有在做事,爭排名、爭海報、爭封面,起碼這些在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很厲害的,這就是宣傳團隊的業績,可以拿出來向老板邀功的。”
記者了解到,盡管爭奪無處不在,卻有一些明星和團隊對這些不太在乎,比如林志玲、黃磊,“林志玲團隊也會看海報之類,但不會看大小,而是看她美不美,黃磊就是圈中老資格了,經歷了太多,已經云淡風輕了”。
爭有用嗎?
有時候有反效果
明星之間火熱的爭排名,在影視公司、媒體看來有實際作用嗎?對此,受訪者表達出不同觀點。
有影視公司宣傳表示,其實影視公司很少會關注哪個演員的名字排在前面:“我們挑演員基本都是看角色與ta的合適程度,人氣明星和實力演員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所以不涉及,就算是看排名,業內現在最流行的是用大數據,看誰的網絡指數高,不會簡單地看一篇新聞報道里、一個發布會上誰是第一、誰是第二,這是一個綜合的考慮。”
該業內人士還說,有些時候過分爭奪排位還會有反效果:“有時候藝人會‘抱大腿’,說什么碾壓、艷壓,有的時候還會說和某主演一起演出,這些還會讓人看不起。”
然而,有宣傳認為,某個場合搶個排位,拍照中往中間靠,自然能增加鏡頭量,從而提升曝光率,對人氣是有一個幫助。尤其是正處于上升期的小鮮肉、小花旦,爭排位就有價值了:“比如一個一直演女二號的藝人,這次接了個女一號,她可能就會比較在意女一號的身份,以后她可以拿這個當成績,去接更多的女主戲。”
圈內爆料:那些奇葩事
通稿:電影《畫皮》劇組曾爆出趙薇、周迅的排位大戰就引發大量關注。某大熱真人秀中,地位相當的兩位男演員A和B就因排位而不愉快,節目組為了平衡,就在開頭把A放在前面,到了稿子結尾,就把B放到前面,兩邊都不得罪。
海報:一位因在某后宮劇里演丫鬟而成名的女星參加一個電視劇的發布會,要求影視公司在海報上把她的名字加入“領銜主演”,不然不肯出席,但其實她的戲份并非女主,最后劇組無奈地把海報上的名字都去掉。
出場順序:兩位在去年同時因為某部戲而走紅的男演員,在年底一次走紅毯時也相互較勁出場順序。
頭評
靠前站還是憑實力
我們從小就被培養競爭意識。小時候,我們會十分關注考試成績排行,而娛樂圈爭排位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延伸而已,大家也是不要過分驚訝。
明星爭排位就是圈內常態,與人品、藝德無關。井柏然和鹿晗雙方手撕只是不小心“暴露”了,更多的是大家暗地里較勁,因為這不僅是涉及到短期的曝光量、宣傳篇幅,長期上更是涉及到實實在在的利益,誰讓步,才怪呢。但必須看到,如果一個劇組、節目組這樣的事情太多,勢必會影響大家的精力,那就必然影響到好作品的產出,觀眾看的是熱鬧,但熱鬧過后,留下的就都是浮云了,而沒有好作品,你只能徒嘆奈何了。
對于有爭排位急切需要的藝人來說,可以費盡心機耍耍小聰明,讓自己心里暫時爽一下,但長期看來,你想要往前站,站得久,站得讓人心服口服,那你所憑借的就必須是實力,就像黃磊,他們或許也經歷那個你爭我奪的階段,但到了今天,更是不在乎了。
記得《羋月傳》的原著作者蔣勝男說過:“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所以“爭斗”至終,最高境界就是“不爭”,內心做到“不爭”,全天下都爭不過你,到時候人人都尊敬、重視你,你也就是真正的“不爭而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