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訊(記者賈婷)昨天,記者了解到,2015年度十大“北京榜樣”的熱心公益獎頒給了85歲高齡的耄耋老人鄭福來。2015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鄭福來作為盧溝橋事變的親歷者,從1951年他接待美國友好人士、著名記者作家愛潑斯坦開始,在盧溝橋和宛平城將近1公里的路上,鄭福來講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已達64年。
鄭福來是“七七事變”的親歷者。1937年7月7日夜,密集的槍炮聲把年僅6歲的鄭福來從睡夢中驚醒,他早晨起來剛要出門,卻看到一枚炮彈在自家北房西側爆炸。7月29日,北平淪陷。
1949年3月,鄭福來參加了革命工作,兩年后代理鎮長。1952年春天,21歲的鄭福來成為盧溝橋鎮第一屆經過選舉上任的鎮長,也是正式講解這段歷史的開始。退休后時間充裕了,鄭福來就把義務講解當成了“專職”。鄭老說,“不懂歷史就沒有根、沒有魂;不銘記歷史,愛國主義情懷怎么傳承呢?”
對國際友人,特別是日本人,鄭老會根據態度和對象“分別對待”,不僅講罪行,還講友好。
有一次,鄭福來正在家門口溜達,三個日本人指著不遠的岱王廟問他:這是什么地方?鄭福來告訴他們:“這曾是日軍的軍營。我小時候經常看到日本人排著隊從這里出發,到處殺人,無惡不作!”那人說,我們日本人也不會無故殺人吧?“我告訴他,狼進屋了,強盜進院了,你反不反抗?直說得那個日本人頻頻點頭。”還有一次,一個日本老人由領導陪著來了。鄭福來心里清楚,這個人現在能由領導陪著來,說明是友好人士。他大聲說:“中國人民和日本人民是友好的,我們分得清誰是敵人誰是朋友,侵略中國是軍國主義分子干的。”這個日本人聽后,向鄭老深深地鞠了一躬。
多年義務講解,幽默的鄭老說自己對時間和內容的把握都比較精準。說講一個小時,基本上能在59分鐘的時候結束。
鄭老當義務講解員這么多年,也怕后繼無人,一有空就培養“徒弟”。他的徒弟有比他還年長的老人,也有不足10歲的小學生。
鄭老說,他才是義務講解最大的受益者。一來講述的過程中“把自己也教育了”;二來健康,清醒。所以“要是能活到100歲,我就講到100歲。”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