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已停牌近三個月的國內家電巨頭青島海爾收購美國老牌企業通用電氣旗下的家電業務資產的漫長進程終于到達終點。昨天晚間,在上交所上市的青島海爾正式發布公告,稱公司于美國東部時間1月14日與通用電氣簽署了《股權與資產購買協議》,根據協議,青島海爾擬通過54億美元現金向通用電氣購買其家電業務相關資產。至此,中國家電業迄今最大一樁海外并購案塵埃落定。
海爾擊敗三星、LG終如愿得手
雖然在中國家電市場的知名度有限,但已經擁有100多年歷史的老牌廠商通用的冰箱、洗衣機以及洗碗機等家電產品在美國市場是名副其實的老大。對于很多美國家庭,通用的產品已經成為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從去年開始,通用開始重整集團業務,確立將核心業務轉向能源、醫療、家庭、交通運輸、金融等領域,而家電等消費型業務則屬于被剝離之列。去年7月,通用家電業務曾招標出售,最終歐洲家電品牌伊萊克斯以33億美元中標,但后來這樁交易卻因為美國司法部的干涉而告吹。此次通用家電的重新競標中,包括海爾以及韓國三星、LG等表現出了濃厚興趣,但最終是海爾以54億美元的價格得手,這一出價比半年前伊萊克斯的得手價格整整高了六成多。
海爾持續停牌躲過近日大跌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由于此次收購案,上市公司青島海爾從去年10月19日就已經開始停牌,隨后在去年10月30日正式發布停牌公告,明確表示“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雖然當時公司表示預計停牌不超過一個月,但后來又多次延長停牌時間。去年12月22日,海爾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自2016年2月2日起繼續停牌不超過兩個月的議案,并在當年12月30日進行了公告。
眾所周知,自今年股市開盤后,股市出現大幅下跌。去年海爾股票剛開始停牌時的10月19日,上證綜指大約在3400點,目前則已跌至2900點,跌幅接近15%。但其間由于海爾股票停牌也算是意外躲過了這次下跌。目前海爾的股價依然保持在9.92元。不過北青報記者也了解到,雖然近幾天躲過了大跌,但此前去年末股市出現接連上漲行情時,也曾讓持海爾股票的股民有些郁悶,當時家電股還一度是上漲主力,使得持有海爾股票的股民只能干著急。
北青報記者昨天從海爾方面了解到,盡管收購案已經落定,但海爾股票尚無法立即復牌。根據中國證監會相關文件要求,上交所需對海爾本次重大資產購買事項相關文件進行事后審核,在此期間公司股票將繼續停牌,直至取得上交所審核結果后才能復牌。
中國家電企業持續海外“掃貨”
除了此次海爾大手筆收購通用家電業務外,近來中國家電企業收購海外同行的步伐越來越快。僅去年下半年以來,就先后有創維收購德國電視機制造商美茲,海信收購有“液晶之父”之稱的夏普電視在北美的業務。再之前則有TCL收購法國彩電品牌湯姆遜和手機品牌阿爾卡特的經歷。海外收購顯然已經成為中國家電企業實現國際化的一個重要途徑。某家電企業老總更是坦言,眼下中國家電市場需求的下滑使得更多企業開始向外尋求突破。
在大舉海外并購的同時,中國家電企業在海外推廣自己品牌的意識也正在增強。本月初,由中國企業TCL在美國好萊塢冠名的中國大劇院增設了TCL品牌館,TCL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梁啟春表示,這座造價不菲的品牌館就是要向每年數百萬計的游客推廣TCL品牌。海信本周也在最后時刻擠進2016年歐洲杯的頂級贊助商行列,正式啟動歐洲市場的品牌推廣。海信集團品牌總監朱書琴介紹,屆時海信的標識將出現在歐洲杯賽事的票面、場地廣告和官方背景板上讓人們耳熟能詳。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外尤其是發達的歐美市場,消費者對家電產品的價格雖然敏感但品牌忠誠度往往更高,因此除了產品本身的品質,品牌推廣不容忽視,而這也確實是中國企業此前的短板。他介紹,近年來很多中國企業陸續收購國外品牌,但多數在海外市場還是使用收購來的品牌而不是自己的母品牌。但商業界有一句話,一個企業可以什么都沒有,但不能沒有自己的品牌。因此有業內人士提醒,海外收購只是中國企業與海外市場溝通的一個跳板,在時機成熟后中國企業還是應該把自己的母品牌推向國際市場,“只有這樣,市場才真正屬于自己。”按照他的說法,中國家電未來要真正走向全球,不僅要依靠中國制造,更要依靠中國品牌。(張欽)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