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證券市場的擴容和投資者數量的大幅增長,國內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和職業投資人數量也同比例攀升。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完成基金管理人登記的機構已超過2萬家,其中超半數是證券投資基金,而其中尤以小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為主。加上線下的諸多民間投資高手。如何服務好他們,讓他們發揮特長、專注操盤,成了市場的一塊潛力巨大的蛋糕。無疑,券商已經嗅到了這里面的商機,正跑馬圈地,大力發展PB業務。但券商作為傳統的經紀商和賣方研究機構,并不能完全滿足這部分群體的市場需求。同時“互聯網+”正大行其道,代表了經濟轉型的未來模式。新經濟需要新思維,具有互聯網基因和金融復合背景的民間力量必將主導互聯網+資產管理的新格局。
因此,“我來操盤”應運而生。我來操盤是一個投研一體的互聯網資管投資理財平臺,隸屬于上海澤粒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旗下獨立平臺。以共享經濟模式匯聚民間投資告訴(操盤手)和研究力量,充分發揮互聯網去中心、自組織化的特性,為操盤手搭建更好的成長舞臺,為投資用戶帶來更專業、更透明的理財方式。
公司創始人廖斌,前5173集團董事長助理兼658金融網COO,曾任國泰君安證券、申銀萬國期貨分析師、大型私募基金操盤手。在金融產品創新、風險管理領域均有豐富經驗。
聯合創始人李晨,第一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前中金公司投資研究部副總經理、資產管理部研究總監,曾任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聯合創始人周治,中山大學法律碩士,前 5173集團董助兼 658金融網營銷三部總經理,曾任碧桂園、世聯地產策劃經理。
現在市場上投顧類理財也比較多,研究發現,很多公司在產品設計上,并不是特別理想,比如較有名的某同行在產品發行2個月的時間內,百分之90的產品都是負20%的收益率,然后因為某些原因,臨時清倉。
這對新上線的我來操盤是一個很好的前車之鑒,所以在產品選擇上,在產品選擇上,我來操盤的產品設計和研發團隊,也更加偏重“穩”,平臺以結構化產品為主,不僅享有P2P平臺提供的固定年化率,而且還可以分享到產品運行后的收益分成;平臺上的操盤手均由平臺依據審慎的篩選原則,按照專業的評審方式選出。
互聯網金融蟬聯這幾年的風口,P2P借貸、眾籌平臺的火爆已經掀開了互聯網金融風暴的序幕。下一個風口在哪,何時到來?去平民化、去中心化的微資管社交投資平臺逐漸被看好。
正如當年余額寶帶給大眾的互聯網金融風暴一樣,我來操盤或許會成為下一個金融產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