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報首席記者 于峰
昨天,位于南京鼓樓區老菜市8號的荷蘭大使館在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后,終于揭開了面紗。在南京市文廣新局組織的探訪中,記者發現,荷蘭大使館不僅以“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了本來面貌,其神秘身世也被揭開。原來,這棟南京僅有的中式風格的民國大使館建筑,其建造者竟然是著名武俠小說家蕭逸的父親、著名演員蕭薔的爺爺。
1
南京唯一“中式大使館建筑”
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冷天博士介紹,荷蘭大使館采用“中國特色大屋頂式建筑風格”,和其他西式大使館建筑相比,明顯是個特例。而整個頤和路民國公館區,采用中式風格的別墅只有兩座,除了荷蘭大使館,另外一座是寧海路5號的馬歇爾公館(原金城銀行宿舍)。
新中國成立以后,荷蘭大使館歸南京772廠辦公使用,2007年轉交給南京安居集團。《金陵晚報》記者此前多次報道過這棟民國建筑年久失修的“慘狀”。
荷蘭大使館原來是一組建筑群,共有混凝土結構樓房9棟,后來只剩下1棟二層建筑。南京市文廣新局對該樓進行過全面檢查,結論是這座曾經美輪美奐的民國建筑已是“危樓”。
去年下半年,荷蘭大使館的維修正式啟動,這也是這棟建筑建成以來,首次動“大手術”。
冷天博士是這次修繕項目的主創設計師。修繕完畢后,荷蘭大使館老樓保留了主體的磚混結構,外墻采用泰山青磚清水砌筑,直抵10米高檐口,兜圈設置一道精美的“壽”字紋水泥花磚。鋼質外窗和上口的磚砌平拱,體現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
2
修繕中盡可能保留建筑原貌
這次修繕中,一些原有的建筑細節得到保留和再現。冷天說,修繕前,二樓陽臺門窗上僅保留著一塊老玻璃,他們據此定做了一模一樣的玻璃,進行安裝替換。衛生間的瓷磚也很有特色,只鋪設到墻體的中間,猶如墻裙。最上面的瓷磚有特制的收口,與美齡宮衛生間的瓷磚很相像,這個建筑特點在修繕中也得到重現。
記者看到,荷蘭大使館室內還保留了一大塊當年的水磨石地磚,為傳統中式的“壽”字紋。
其他的建筑細節,如地下室的排氣孔、木地板、長格窗、鋼門,此次維修中都根據歷史照片進行了復原。
記者了解到,荷蘭大使館修繕完畢后,未來將做一些民國文化展示。
為什么南京現存民國大使館建筑中,只有荷蘭大使館采用中式建筑風格?這個問題在此次修繕中,隨著歷史資料的豐富,也得到解決。
3
建造者竟是演員蕭薔的爺爺
冷天告訴記者,為了搜集該建筑遺產的歷史資料,他給荷蘭駐華大使館發去電子郵件。
很快,來自民國時期任荷蘭駐華大使艾森后裔和荷蘭國家檔案館的一批珍貴老照片,“飛”到了冷天的手中,荷蘭籍獨立學者張克雷先生也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冷天說,以前一些著作中“荷蘭大使館建于1935年”的記載可以否定了。原來,最早的荷蘭駐華公使館,位于南東瓜市3號,該樓抗戰期間被封存。抗戰勝利后,荷蘭大使館遷回南京,1947年6月中旬,荷蘭大使館才正式從臨時場所進駐老菜市,使用這棟中式建筑。
“這棟建筑不是荷蘭大使館建造的,而是從一個名叫‘蕭成夫’的人手中買下的。”冷天說,見證人蕭之楚是民國著名將領,根據民國時期政要常常以親屬名義建房的情況分析,老菜市8號荷蘭大使館的真正建造者和最初的產權所有者,極有可能是蕭之楚,其建造年代是1946年-1947年左右,落成后就賣給了荷蘭大使館。也就是說,荷蘭大使館的中式建筑風格,其實是蕭之楚確認的。
冷天介紹,蕭之楚很多人并不知道,但他的后代卻非常知名。蕭之楚的兒子蕭逸,是著名的新派武俠小說家,與金庸齊名。而蕭之楚的孫女,則是中國臺灣著名演員蕭薔。
更多精彩資訊>>>